六、我国物价的未来走势
总体看,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均为结构性上涨,主要推动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投机性炒作和气候变化四个方面。生产成本提高包括工资或用工成本的提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源于新兴国家需求增加和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引致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水电燃料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直接推高了居住价格,也通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间接推高了种粮成本和食品运输成本,对食品价格上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投机性炒作使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也间接导致居住价格和CPI上涨;特别是投机资金对部分农副产品的炒作,直接推高了食品价格和CPI的涨幅。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鲜菜和鲜果的供给能力,是2010年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从推动物价上涨因素的变化趋势看,我国物价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但短期内将呈见顶回落发展态势。
(一)从长期看,我国物价趋于上涨
从长期看,劳动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将推动我国物价持续上涨。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预计201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数量将下降,而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劳动力供求关系日渐紧张,将加快工资上涨幅度,提高劳动成本。从原材料价格走势看,近两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对初级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减弱,但国际投机资本对初级产品价格的炒作依然盛行。一旦国际经济恢复较快增长,需求增加加上投机炒作,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还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局面,我国依然面临长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经过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国内已积聚了大量富余资金,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会日益严重。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历史表明,大量过剩流动性流入房地产和股市,最终会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如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进行有效的严格管控,部分资金有可能流入实体经济流通领域,加大对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的炒作力度,推动实体经济价格上涨。
(二)短期内物价将见顶回落
从短期看,服务价格趋于上涨,但食品价格即将见顶回落,居住价格趋降,成本推动型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趋于稳定,我国物价即将见顶回落。
1.食品价格即将见顶回落。一是目前国内粮价仍高于国际市场,继续上涨的压力较小。近期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10年10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达到270.29美元/吨,已超过上次大幅度涨价前(2007年8月份、259.73美元/吨)的小麦价格,目前国内优质白小麦每吨2188元(327.9美元/吨),仍比国际市场价格高384元,接近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时期每吨357美元的平均价格。二是肉类产品供给稳定,猪粮比价已处于盈利水平,在粮价不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肉类产品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三是鲜菜、鲜果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平稳状态,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四是近期国家出台了平抑物价的16条措施,会有效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与运输成本,打击对部分农副产品的炒作,食品价格涨幅将因此下降。
2.居住价格趋于下降。2010年3月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在发挥效应,房价趋于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调,建材价格和居住装修价格即将回落,会有效降低居住价格涨幅。
3.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将趋于稳定。影响我国工业品价格的最大因素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走势。从需求因素看,国际经济复苏势头偏弱,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完全恢复正常增长尚需时日,明年我国经济增速也趋于回调,需求增速下降将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势头。从美元走势看,美国政府采取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会加剧美元贬值幅度,提高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但2010年10月份美元对主要货币指数已达到1973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72.37),再度大幅度下跌的空间较小。从国际投机情况看,受经济增速偏低、需求增长势头偏弱制约,国际市场投机炒作空间缩小,前期炒作资金存在获利抽逃需要。综合看,明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降中趋稳的可能性较大,工业消费品价格将保持小幅度下降状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