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我国物价结构性上涨的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走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1/1/7 10:43:45   
>> 相关新闻链接
·苏宁家电以旧换新没便宜 专家称变相截流补贴 ·调控间隙楼市开年就红 眼下“高潮”能持续多久
·烟草利益集团成控烟拦路虎 ·“当裸模挣学费”低调才是正道
·马自达4S店将事故车当新车卖 车主维权艰难 ·天然气“十二五”供应结构初定
·粮食供应不乐观谷价升势难减 ·房贷利率七折优惠仅是个案 整体趋势仍从紧
·央行货币调控突出稳物价 M2控制目标为增长16% ·外汇局:严打“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

 三、资源价格改革和房地产投资快速需求扩张是居住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居民居住价格包括水电燃料、装修、租房等消费支出价格。从影响居住价格的结构性因素看,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在居住价格中的权重在95%以上,是决定居住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2002年1月份以来居住价格的三次较大幅度上涨主要由水电燃料和住房装修价格上涨拉动。其中2002年4月到2004年10月期间居住价格当月涨幅从-0.2%提高到6.8%,水电燃料价格上涨是主要拉动因素;2007年2月到2008年6月期间居住价格涨幅从3.7%提高到7.7%,是由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上涨共同拉动的;2010年1月以来居住价格的持续上涨,则是水电燃料、装修和租房价格均持续上涨的结果。

  从内在因素看,水电燃料价格上涨与资源价格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等输入型因素关系密切。2000年以来,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加快了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多次上调水电价格,煤炭、石油价格逐步转向市场化定价机制,水电燃料等资源类价格的上升推动了居住价格的上涨。同时,我国对石油、煤炭等资源需求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大幅度上涨,在推动国内煤炭、石油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直接推动了居住价格的上涨。2010年1月份以来居民用水电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即直接由国家上调水电价格和煤炭石油价格等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推动。

  居住价格不含房地产价格变动因素,但房价上涨引致的建材价格上涨,会直接提高居住装修价格,间接推动居住价格上涨。从2002年1月份以来住宅价格、房地产投资、建材价格与居住装修价格的波动情况,住宅价格的上涨会刺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扩张又会拉升建材价格,最终导致居住装修价格上涨。从变动规律看,住宅价格超前于房地产投资1—5个月启动,房地产投资超前于建材价格2—4个月启动,居住装修价格与建材价格基本同步变化。据此判断,2010年6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调,10月份应是建材价格和居住装修价格涨幅的峰值。

  四、工资提高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服务类消费支出和以初级产品为基础的消费支出价格上涨

  在非食品消费支出中,2002年1月以来家庭服务和旅游等服务类消费支出价格呈不断上涨趋势。服务类消费支出价格上涨,是消费结构提升、居民对服务消费需求扩张的结果,但与近年来工资上涨密切相关。

  受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影响,近年来以初级产品为原料的中药材与中成药、车用燃料和酒类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车用燃料价格的上涨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结果。酒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国内粮食价格上涨有关,粮价上涨会直接提高酒类生产成本、推动酒类价格上涨。中药价格与中药资源稀缺性和国内外对中药疗效认识提高、需求扩大有关。

  五、成本上涨提升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

  受规模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影响,2002年1月到2005年12月期间,我国工业消费品价格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但2006年1月份以后,耐用消费品、服装、西药、交通工具等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幅大幅度缩小或出现小幅度上涨,价格波动区间从2005年6月份以前的-6个百分点到-1个百分点,提升到-3个百分点到3个百分点。

  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上升,是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的结果:一是受劳动力供求格局转变影响,工资上涨,劳动成本提高。2006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的供过于求转向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供给不足,部分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引致工资上涨。二是原材料成本上涨。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不断增加,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矿产、煤炭等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受我国等新兴国家需求增加拉动,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炒作,近年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也同步上涨。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国内采掘业价格上涨,通过产业关联,间接推动原材料、加工工业产品价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从2002年1月以来各类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波动走势看,国内采掘业价格走势及波动幅度与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一致,原材料、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价格走势也与采掘业价格走势完全一致,但波动幅度依次减小,即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依次降低,重要原因是国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上游产品的涨价因素大部分在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被消化吸收,初级产品进口价格和采掘业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只有部分涨价因素传导到工业消费品。从2010年前10个月的情况看,受国内经济增速回调、国际经济复苏势头偏弱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在年初迅速回升后,从5月份开始下降,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从6月份开始回调,耐用消费品、服装、西药、交通工具等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幅也趋于稳定。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