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看,资本市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根据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统计,二十年来,通过股票市场募集的资金达35711.75亿元。其中,首发募集资金18338.65亿元;配股募集资金4226.8亿元;增发募集资金13146.3亿元,其中4986.11亿元为非现金认购股份;通过认股权证募集总额355.92亿元。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根据Wind数据,在沪深两市全部2441家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国资背景的,包括中央国有企业、中央国家机关、国资委、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委、地方国有企业和大学,共有1024家,占42%。
国有企业大量上市促进了国有企业体制的变革。2003年,国资委选定宝钢为央企董事会建设试点企业。经过七年努力,到今年6月,国资委已宣布新增8家企业推行董事会建设,而至9月中旬,这一数字已更新为32家。前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多次公开场合表示,董事会制度建设一直是国资委各项工作的重点,也是国企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舞台上不断上演,资本市场为投融资双方自主交易提供了高效平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财富共享
在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企业成长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场投资者也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以来,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引起多方关注。尽管创业板公司超高的发行市盈率招来不少非议,但创富效应也给创新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国内创投行业的活跃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而作为普通投资者,通过投资资本市场也分享到了中国经济成长的硕果。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累计向投资者回报了22155.53亿元。其中,派现金额累计16243.69亿元,送红股金额1811.32亿元,转增股本金额4100.51亿元。分年度看,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分红金额环比有所下降外,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基本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普通居民的投资渠道大大拓宽。市场经济发展早期,居民几乎只能靠单一的储蓄进行财产的保值增值,而随着资本市场内涵的不断丰富,居民的投资渠道也扩展到股票、国债、企业债、可转换公司债、证券投资基金等多种理财工具。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初步显现。
与此同时,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得到重视。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尚福林认为,资本市场是涉及投资金融领域最直接、最广泛的场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增加创造财富的机会,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公平、公正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事实上,在投资者追逐资本市场财富效应的同时,也在为社会生产聚集资本,通过资本市场的高效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双重增长。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