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族证券的研究报告,2011 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会再度推进,但成品油价格会比今年至少高出 15%。这会对 2011 年国内汽车市场形成压制。
而2011年汽车行业的原材料也面临着上涨的压力。虽然受到紧缩政策、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于钢材等原材料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但受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终会呈现上涨的趋势且综合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对于原材料需求减弱的程度是有限的,因而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终会影响到国内汽车企业。
“明年国内汽车销售将承受利好政策退出、市场需求回落、原材料及石油价格上涨等诸多压力,国内汽车今年的盲目扩展将带来明年更激烈的价格战。明年汽车销售量增长额仅能达到5%左右,行业利润总额将下降约30%,而国产汽车价格将下降2.4%。”曹鹤称。
利润下滑将加速业内重组步伐
虽然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内结构的优化,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作为车企个体,无一不希望自己是兼并重组的主动方而非待宰的羔羊,毕竟被兼并意味着独立的话语权丧失,甚至自己艰难创下的品牌从此消失。此外,由于汽车工业与地方GDP和税收紧密相连,各地方政府也不愿意自己的企业被外部的企业兼并重组。
希望成为重组主动方的车企与地方政府达成了某种默契,借着2009、2010汽车市场井喷行情的东风,凭借各地方政府财力及政策的支持,各车企纷纷制订一轮又一轮的产能扩张计划,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扩产运动轰轰烈烈的被拉开了。虽然发改委在中途一再拉响产能过剩的警报,但各车企动辄斥资数十亿的产能扩张势头有增无减。于是,
一直在推的兼并重组却越组越多。
在2011年汽车市场即将变脸的预期下,迅速膨胀起来的产能无疑会让各竞争对手的拼杀更加惨烈。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2011年的行业不景气将是推行汽车业兼并重组的好时机,因为在行业利润向好的时候,车企个体更倾向于谋求自身的独立发展。而当寒冬到来时,车企就更愿意“抱团取暖”。而利润的下滑有助于各车企在兼并重组的谈判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让重组得以更顺畅的进行。
并购路线图:
1/3 车企将陷入生存危机
日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曾明确指出,要推动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重点行业的,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六大重组行业中,汽车业被放到了首位,监管层对其整合的重视程度已显而易见。而本应于今年出台的《汽车行业重组指导意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年规划》、《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等政策至今尚无音信,有分析人士指出,新一轮指导政策迟迟不推出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今年汽车行业的运行趋势良好,监管层倾向于将一些重大政策再观察、酝酿一段时间,这些政策极有可能在明年两会期间推出。但国家对于汽车业重组政策的推出越是审慎,对其重组的力度将越大。
上述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虽然产能是否过剩本应由市场做出判断,但由于近年来地方政府直接影响汽车工业,生产导致的产能过剩积或将成为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汽车行业在2011年及此后几年的大规模重组不可避免,市场集中度将大大提高。1/3 的汽车整车企业陷入生存危机,或被收购或破产。
那么,这幅并购重组的路线图将如何绘制?谁将成为最后的龙头?谁又将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