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定价的民生产品价格,既要遵循市场规则,更要照顾民生需求,甚至应该把后者放在更优先、更重要的序列加以考量。
国家发改委24日发文称,种种迹象表明,游资炒作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这是发改委连续第三天在官方网站发文就如何贯彻“国16条”作出论述。
房价涨、粮价涨、油价涨、奶价涨、菜价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与津贴不涨。涨得多了,涨得久了,有人坐不住了。发改委坐不住,祭出“国16条”进行“物价控”;群众坐不住,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学生日前不满食堂涨价而进行非理性表达。
对此番“涨”潮,某种程度上与“游资”、“不法经营者”相关,但又不仅仅是“游资”在作怪。如果说,年初大蒜、绿豆、生姜等个别农产品偏离正常的供需关系与价格曲线,有游资进入、人为炒作的嫌疑的话,而到今天,农产品已经全面进入涨价期,再把罪责算到游资头上,恐非实情。实际上,游资不过是农产品价格上涨诸多拉因之一,更多的不在于此,而在于货币超发等其他因素。
专家表示,在新兴市场国家,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合理与否有待验证,现实是,货币超发问题并不是某个部委可以解决的。既然要控制物价上涨,那就在打击民间游资炒作的同时,从自身做起,先把政府提价控一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