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通报,对“3Q”大战的当事方奇虎和腾讯两公司做出通报批评,责令两公司向社会公开道歉,停止互相攻击。工信部还表示,下一步,将依法对两公司涉嫌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沸沸扬扬持续了近两个月的“3Q”大战终于暂时告一段落。这次事件,也让广大互联网用户亲身体验了中国互联网竞争的江湖之乱。
从一定意义上讲,此次事件并不偶然,而是此前中国互联网市场在相当长的阶段无序竞争的一次集中爆发。
此番较量,背后有诸多互联网企业或公开或隐晦地站队和支持,几乎发展成“群殴”之势,还将数亿用户拉下水。此次恩怨,也成为各种零和博弈手段的全面展现:推出弹窗、发表针锋相对的声明,摆出技术证据、博弈网络舆论,直至宣布彼此不兼容,逼迫用户“二选一”……
历来以口水战为主的中国互联网就此发展到“肉搏”阶段,草莽之气丛生,波及范围之广,所使用的手段之全,都令人咋舌。
可笑的是,在这场江湖大战中,没有赢家。最倒霉的还属广大互联网用户,最受损的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国际形象,最受伤的是我国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众不禁疑问,为何会变成这样?
主观来讲,两家公司缺乏对自由竞争法则的遵守,对商业伦理和道德的尊敬和对用户权益的尊重,更缺乏“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客观来说,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两家企业也曾向司法部门提起诉讼,但遗憾的是,都未对法律手段给予优先和充分的信任,而是优先选择了“直接战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