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王方华:MBA教育应授术为先
来源:管理学家 更新时间:2009/8/10 10:09:20   
>> 相关新闻链接
·最好的工作如何成为最好的广告 ·志高董事长李兴浩:空调竞争没有永远的冠军
·恒源祥副总裁陈忠伟:亚运营销考虑跟5只羊结合 ·茅理翔:中国品牌需靠民营企业做起来
·多面康日新 ·“赤裸时代”危机频发 公关能否救企业?
·懂政治的企业家冯军:宇宙中有个“吸引法则” ·什么是真正的紧迫感?
·换了新工作,你还必须学会换形象 ·完整策略是前提 公关化解危机三绝招

对MBA嗤之以鼻的人中,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是无可争议的旗手。

在2006年的一次谈话时他感叹“我发现许多人学MBA回来后全变傻了”。尔后,在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的辩论中,马云又陈述道:“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是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实际上,任何一个商学院的院长在这样的“炮火”面前,都要接招。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说:“国际咨询公司用MBA就用得非常好。”

在王方华看来,之所以MBA遭遇马云式讥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以及MBA自己对MBA教育给予了过高的期望,源自对MBA教育的定位和性质缺乏足够清楚的认知。

管理学家应“知行合一”

在中国,经济学家群体,尽管毁誉参半,但是仍然是无可争议的“显赫人群”。

“中国现在可以说不缺经济学家,而是缺管理学家。”王方华说:“在中国现阶段,有的经济学家已经沦落为对政府行为的解释,有的经济学家则已经被异化为具体事务的操作层面。还有的,很尖刻地说,他们依附于某一个利益群体,其行为有所异化。”

但是,经济学家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受推崇的程度,远甚于管理学家。“大家一讲就是经济学家谁谁谁,都如雷贯耳。”而提到“管理学家”,公众能知悉一二的,大多来自国外。

在美国,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各自享用声望。前者如德鲁克、科特勒、迈克尔·波特;后者更是不胜枚举。

甚至在管理学研究者对自己从属的这个群体的认知上,对“管理学家”的认同度也缺乏信心。

“管理学者自己称为管理学家好像还不太多。这是因为我们土壤还没有真正形成管理学家可以非常自由地发表观点,非常有效地行使它具体功能的时候。”王方华认为。

经济学家的核心问题是“是什么”(实证分析)、“应该是什么”(规范分析)。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理想主义气质”,致使其90%的预言都是失败的。在王方华看来,管理学家的核心使命就是“怎么能做成”,而不仅仅是“应该怎么样”。

在王方华看来,管理学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知行合一”。所谓“知”, 就是要了解事物的规律,了解事物变化的趋势;要知道用什么办法,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以达到目的。

管理学家的“知”有三种层次:①“别人讲的话,你听得懂”;②“你讲的话,别人听得懂”;③“你讲别人从来没讲过的话,讲的话只有少数人能听得懂,大部分人听不懂”。实际上,关于前两者,几无争议;但是就第三层级,却体现了一个商学院领导者的办学思路:商学院的老师需要做原创性的研究吗?商学院应该是研究导向的吗?

而在“行”的层面,王方华也认为有三个层级。“有的‘行’是自己行或者自己做;有的行是我带着别人一起做;第三种是我不做而别人做,也叫‘行’。”

三种行、三种知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责任编辑:cprpw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