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症出自管理 公关难救危机
裁员风暴席卷全球,员工和企业唱起了反调,揭发企业的帖子在网上比比皆是。再往前追溯,“三聚氰胺”事件、“捐款门”浪潮……随着环境日益复杂、科技不断发展、通讯技术渐趋成熟、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公众消费意识的苏醒,企业危机事件频频爆发,范围也越来越大。
对于危机事件中的企业,首先面对的就是公众对企业信任度的下降。爱德曼公司发布了2009年度《信用度调查报告》,该公司于2008年11月至12月在20个国家对4475名意见领袖进行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意见领袖们对公司信任度为56%,低于全球平均值6个百分点。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政策,今年两会的重点也反复强调“保增长”(2009年人均GDP增长保证8%)。在这样的背景下,扫清信任危机这一障碍似乎变成了当务之急。
美国畅销书作家唐·泰普斯科特撰写的《赤裸的公司》一书,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研究结果向我们证明,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该研究在37个贫富各异的国家展开,受访者都要回答两个问题:“是否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以及“是否认为和别人打交道需要谨慎为好”。结果表明:秘鲁最低仅为5.5%,而秘鲁在30多年间人均GDP都在1000到2000美元之间徘徊;挪威最高(为62.2%),该国人均GDP常年处于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前三甲。
如果希望GDP取得高速增长则必须要消除国民的信任危机,这似乎并不是简单用公关就可以解决的。《信用度调查报告》还指出,在企业声誉的决定因素中,信任度、透明度与产品质量及员工待遇,优先决定着企业的声誉。因此,企业不从内功练起就无法得到公众的信任,而据本刊采访的几位公关专家表示,如果企业遇到像三鹿这样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重大危机,再高明的公关手段也无能为力。
公关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绝对的系统工程。资深公关顾问周鹏程指出:只有将公关上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公关才能 “救企业于危难之际”。
企业进入赤裸时代 信任危机频发
回顾近两年来爆发的企业危机,几乎涉及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高层变动、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故、领袖言论等等,似乎企业一夜之间变得千疮百孔。
而事实上这并非企业突然变得问题重重,而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让他们更加难于应付,“危机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不再是今日社会异常的、罕见的、任意的或者外围的特征。”危机管理之父Mitroff曾指出,“危机根植于今日社会的经纬之中”。
事实上不仅仅是国内的企业在近两年频频遭遇公众责问。2002年美国商业社会也曾爆发同样的信任危机:安然、花旗银行、泰尼特保健公司、杰克·韦尔奇等一批声名显赫的公司和企业领袖也曾卷入其中。与此同时,美国的民调显示:商业领袖在民众心中的受尊敬程度接近谷底、消费者信心锐减、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忠诚度几乎荡然无存……
这看起来和我们今天的状况有些相似,与其追问公司到底怎么了,不如看看这些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新一代利用互联网驱动透明化革命
唐·泰普斯科特认为:传统媒体与公众往往是单向沟通,话语权只掌握在某家媒体公司的总部;而多维化的网络则恰恰相反,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网络发布任何信息。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就是,美国婴儿潮一代的崛起成为利用互联网推动企业透明化的动力,在21世纪初期,差不多90%的美国年轻人都是网民。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