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韩国央行行长金仲秀宣布,韩国央行决定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2.5% 本报传真图
面对持续上涨的资产价格和日益凸显的通胀压力,亚洲新兴经济体纷纷启动新一轮货币紧缩。继中国、印度之后,韩国央行16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旨在对抗潜在的通胀担忧。这也是韩国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
不过,在美联储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际背景下,类似加息等举措的“双刃剑”效应也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加息是为了对抗因热钱涌入而加剧的资产泡沫和通胀问题;另一方面,利率的调升也给国际资本继续涌入新兴市场提供了新动力。正因如此,不少亚洲经济体也不得不综合采取加息、汇市干预以及资本管制等一揽子措施来应对热钱带来的挑战。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韩国出手略显意外
周二,韩国央行经过简短的会议后宣布,将该国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2.5%。韩国央行表示,加息是为了针对不断积聚的通胀压力。这一举措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此前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一半左右的受访人士预见到了周二的加息。
本次加息是自7月份以来,韩国年内第二次上调利率。7月份,韩国实施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将利率上调25基点,至2.25%。此后,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韩国一直冻结利率至今。
对于此次的政策决定,韩国央行的解释是,该国10月份的通胀率大幅蹿升,消费者对物价的不安心理在进一步扩散,因此央行决定缩紧银根。10月份,韩国CPI指数意外飙升至4.1%的20个月高点,这也是该指标连续第二个月超出央行设定的目标区间上限。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仅为3.4%,9月份的升幅则为3.6%。
汤森路透的调查显示,韩国央行下个月可能维持利率不变,并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实施第三次加息。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