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正是我国光伏产业在应对新能源301调查时多少存在被动的症结所在。而这一问题,在多次行业聚首应对新能源301调查的行业会议上,似乎并未得到足够高的重视。
目前我国光伏产品的最大出口地仍是欧洲,如今美国将率先启动对华新能源301调查,使持续向好的国际光伏市场风云突变,欧盟是否会跟风行动将直接关系到国内光伏产业是前进还是停滞。而这一点也使得国内众多光伏企业“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此次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针对我国新能源政策提出了冗长的申诉材料,尽管行业专家批驳其中多数问题都站不住脚,但其提到的一些问题的确值得国内新能源产业从业者甚至政府部门注意,以免成为更多国家提出贸易申诉的把柄。其中,申诉材料明确提出了对我国支持风电产业系列政策的质疑,如“乘风计划”、“风电设备70%的国产化率”等。事实上,这些政策早已经成为过去时,但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并未对上述政策的废止及时进行对外公告,导致如今成为国家间贸易摩擦的“口实”。因此,政府日后在制定新能源政策的过程中,如何采取更灵活的策略以避免重蹈覆辙,也应该是此次应对调查所必须补足的功课。
具体而言,一方面,我国应该在逐步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方面做出更多实质性的努力,企业也需要在如何规避国外市场和政策波动风险方面做出更多的预案;另一方面,在新能源产业政策,尤其是涉及国际与国内新能源企业合作与竞争方面的政策制定中,需要充分了解WTO规则,提高规范性和灵活性,避免在政策规范性上再度触发贸易摩擦。
总之,在应对美国对华新能源301调查时,从产业发展等角度出发,采取一些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应对策略,当然是必要的,但此次应对不应该是一次性的,更应成为长期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良药”。(记者邢佰英)
专访:301调查不利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日前,美国贸易办公室通过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301调查申请,这引起国内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的强烈反应。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可能单方面实行的301调查以及类似的贸易摩擦问题呢?就此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