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光伏产业方面,2008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国家要忙于应付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拿出大量资金来扶持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奢谈,欧洲新能源政策明显趋紧。2009年初,西班牙对其国内的太阳能产业补贴规模缩减为500兆瓦;2010年1月,德国宣布下调光伏上网电价;与此同时,法国也宣布,其国内屋顶太阳能面板的电力强制收购补助费率由2006年制定的每千瓦小时0.55欧元下降至0.42欧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据美国太阳能联盟总裁介绍,目前美国有10个州正在制定光伏发电补贴政策。
随着美国清洁能源政策的明确,在很多企业看来,美国将有望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市场之一。李胜茂表示,从长远来看,美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此次美方的“301调查”及后续动作可能会对中国企业布局美国市场的计划造成较大影响。
直接投资知易行难
尽管企业都意识到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但这个市场却并不容易进入。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即使没有这次的“301调查”,出口产品到美国也要面临一系列的障碍。
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的5800页诉状显示,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国政府给予新能源企业高额补贴,使得中国风电、太阳能的出口获得价格优势;同时指责中国对外国企业参与招标采取歧视性限制。调查预计将涉及154家中国新能源企业。
“‘301调查’可能会影响未来国内新能源企业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但如果直接将生产厂设在目标国家,就能够规避出口的麻烦。对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而言,以直接投资取代单一的出口或是更好的选择。”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不少清洁能源企业透露出到国外设厂的意愿,有的企业甚至已经付诸实施。据媒体报道,已有六家中国公司在旧金山湾区投资太阳能产业。去年底,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就宣布在美国凤凰城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阿特斯则在加拿大设立自己的生产厂。
英利绿色能源也早就有了去美国设厂的打算。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苗连生认为,如有必要,只要数月即可在美国建设光伏组件工厂并投产,“301调查”并不会对英利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造成影响。
相比之下,由于风电设备的运输成本更高,在目标市场就近设生产厂,降低物流成本,更是行业一致的趋势。据了解,美国是当前最大的风电市场,世界15大风机制造企业中,已有11家企业进入美国设厂,而其余4家尚未进入美国的,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企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