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余晓洁)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调研秋冬种生产时表示,全国已收获秋粮作物8.27亿亩,完成应收面积的七成以上,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为稳定世界粮食供求再次作出贡献。
粮食安全,全球关注,尤其是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什么在耕地、水资源日趋紧张,近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利条件下,支撑了我国粮食的丰产?
“是农业科技进步!”10月16日,年近五旬的江西南昌农民李钱水在自家连片的稻田里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稻田里籽粒饱满的稻穗已披上了金色的外衣,秋风吹过,稻浪翻滚。
国家的丰粮科技工程帮了农民大忙。李钱水咧开嘴笑得灿烂:“农技人员手把手在田间指导,咱没文化的也掌握了好多新技术哩!”
李钱水说自己原来不相信那些戴眼镜的书生,感觉科技不如自己祖祖辈辈种田的老传统实在。可事实却证明自己错了。
就拿育秧来说,水育改旱育,用塑料秧盘进行薄膜育秧,烂秧基本没有,每亩早稻常规稻的用种量从7.5公斤下降到4公斤。原来下肥,耕田时一股脑儿全下到田里,如今也开始给稻田“少吃多餐”。
近年来,老李家稻田产量年年攀升。更令他高兴的是,因为种的是优质稻,卖价也好。
李钱水家所在的南昌县广福乡是鄱阳湖平原的鱼米之乡。他所说的丰粮科技工程是2004年启动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覆盖我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省的粮食主产区,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主攻方向。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