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0月16日电(记者张洪河、张涛)记者从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获悉,曹妃甸港区今年前9个月货物吞吐量达到9682.67万吨,5年前提出的建设和谐亿吨大港目标指日可待。
“十一五”以来,不仅是曹妃甸,京唐、黄骅、秦皇岛以及以这四大港口(区)为依托的一大批沿海园区,正在托起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带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告别沿海“无海”尴尬处境
作为一个东部省份,河北拥有487公里海岸线,海岸带总面积110万公顷。然而,“东部区位,中部水平,西部观念”,河北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并没能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反而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块“塌陷区”。
河北的差距在沿海,潜力和希望也在沿海。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而河北正处于环渤海地区的核心。
2005年,曹妃甸港区建设经国务院批准后,这个小岛的建设日新月异,大项目不断落户,成为河北省沿海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起点。
2006年11月,河北省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首次提出用15年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目标。随后,沧州渤海新区成立,河北省由此开始全面走向海洋。
处于环渤海中心地带的沧州市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但沧州没有能够“率先起步、率先发展”,成了尴尬的“沿海内陆城市”。市长刘学库说,渤海新区的建立对当地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将举全市之力,项目向沿海聚集,开放向沿海突破,让“苦海沿边”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