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沿海经济带,“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加大对这一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全长约160公里沿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连接秦皇岛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和天津港以及黄骅港,促进这些港口之间的功能互补与腹地共享;为解决河北港口群经营主体多、小、散、弱局面,由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区、黄骅港综合港区等港口整合组建河北港口集团,统筹开发全省港口资源。
“整装一新”的黄骅综合大港8月18日正式开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说,这座由单一输煤港口演变发展成的综合大港,将自然地引领一条连接中国中西部并贯通亚欧大陆新的便捷通道,比原亚欧大陆桥缩短500公里。
激发出沿海产业聚集效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玉台在接受采访时说,河北沿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等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提升河北省的整体经济实力。
拥有世界一流深水大港的曹妃甸,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十一五”河北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计划到今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0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按照规划,曹妃甸新区将形成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在渤海新区临港产业中,规划了260平方公里的产业聚集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和港口物流为渤海新区的主导产业。其中神华集团、华润集团、中海油、中钢、中铁、中化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新区投资落户。目前建成、在建和计划开工项目投资规模达到2500多亿元。
“再过3到5年,渤海新区将成为中国北方化工产业基地、河北东南部钢铁工业基地、中国管道装备制造业基地、华北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区域物流服务中心。”沧州市市长刘学库说对未来充满信心。
合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和独特自然条件,是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最大特色。河北省发改委主任沈小平说,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针对这一特点,今后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将向沿海转移,充分利用沿海运输便捷、滩涂多、环境容量大的特点,缩短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距离,实现大进大出,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占用耕地和环境污染。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