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不仅大部分经济学家,而且绝大多数国人的看法都是积极的。这是因为,中国仍然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从现在的人均GDP3000多美元到10000美元乃至更高。而正在深化的各项改革,还将产生巨大的增长动力。蕴藏在中国人身上的内涵丰富的商业精神,也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解释。当然,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将产生比以前更大的作用。因此,未来一个时期,抑或再一个30年,中国经济将不是增长率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方式增长的问题。
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宏观经济不稳定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能达到均衡;其二,是经济沿着非最优的路径向前发展。前者主要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波动状况,后者则具有增长的含义。也就是说,同样从人均GDP3000美元到6000美元,再到10000美元,可以有不同的路径。有最优的路径、满意的路径、非最优的路径。这里的路径就是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看增长方式、发展方式是否最优或令人满意,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包括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之间关系)是否协调,二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过去30年,我们选择了较快的增长,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出了较大问题。
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就是过高的资源环境代价。不过,相比起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难度更大,因为这里的利益纠结更加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既可行又有效的切入点,在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前提下,谋求这一问题的解决。具体地说,就是要“增长并公平着”,即公平的增长。这不是能否做到的问题,而是如果做不到,增长就不能持续的问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