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位建设与管理相对滞后 停车之患 出路何在?

为缓解城市中心地区停车难,今年春,北京调高热点地区停车收费标准,有的地方停车费甚至达到每小时15元。尽管如此,停车难依然困扰着这个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城市。图为停车场的收费公示牌。

日前,济南市停车诱导管理系统开始试运行。该系统一期试点共投入停车诱导后台系统及前端设备(咪表)一千台,以解决日渐突出的停车难问题。图为市民黄先生在车位引导员的帮助下操作“咪表”停车系统。
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机动车总量暴增了34.5万辆,若将其并排停放,足以停满377个标准足球场。然而,截至7月16日,北京市共有路侧停车位63948个,比去年8月仅增加了85个。
面临“停车难”的,绝不仅仅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
在西部二线城市四川宜宾,去年1月到今年2月城区小汽车保有量增长了72%,爆发性增长使停车泊位需求比骤升为1∶25.5,即26辆车抢1个车位。
“一个是百米冲刺,另一个是万米长跑,都在跑,可是怎么追得上呢?”越来越多的车主发现,与交通拥堵相比,停车时发现“绕树三匝, 无枝可依”才是更可怕的噩梦。停车难题不仅加重了道路拥堵,影响了城市环境,而且造成了安全隐患,引发了一些纠纷,成为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的又一场大考。
停车究竟有多难?
靠着配电箱、挨着垃圾桶、贴着健身器材、压着盲道自行车道,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去年开始,卢桂芝突然发现“抢车位就像打仗一样”。
上班停车不易。单位院子里新上牌照的“京N”、“京P”如雨后春笋。改建了绿地、拆了自行车棚、允许占道停车,停车位还是不够用。为了抢车位,她出门上班的时间提前了半小时。
购物、看病停车更难。她去潘家园北京眼镜城,等候车位花了40分钟,和路上耗时一样长。她去儿童医院,兜了两圈也没找到车位,看着病歪歪的孩子,心一横,路边停车,结果被罚200元。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