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联想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案例。人们依稀记得,当联想并购IBMPC事业部后不久,一家竞争对手居然打出了“连(联)想都不要想”的口号,极尽挖苦揶揄之能事。联想该不该并购IBMPC?买下后能不能消化掉?这些问题一直都有争议,笔者始终对此持质疑态度。从战略到战术,再到操作层面,“联想”都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联想曾经在PC行业连续十年占据老大的位子。那时,国人还不知道戴尔是谁。然而,联想不甘于只在微机行业施展拳脚,她要有更大的抱负,于是,2001年,联想提出了“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愿景,开始全面扩张,四面出击,实施其多元化战略。结果几近于惨败。想借助多元化实现国际化的联想,到2001年,联想美国公司成立为止,联想在国外拥有7家分公司,1家物流中心和100多家海外营销渠道,俨然一副跨国公司的架势。然而,按照普遍认可的标准,一家国际化公司总收入的20%以上应该来自国外,而联想海外分公司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仅为3%左右,而且还主要是一些零部件,而不是品牌产品、最终产品。显然,这样的国际化程度,离其远大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在联想不甘心只是家做电脑公司的时候,戴尔却并不介意自己“只是做PC”的形象,依靠直销和成本管理优势蚕食着国内市场。廉价PC和无人匹敌的分销网络曾经让LEGEND(传奇)成为REALITY(现实),但当联想转向多元化时,联想的市场份额在逐渐缩小,对手却在以远高于联想的毛利率和惊人的增长速度抢夺市场空间。戴尔因此成为中国市场的老大,而在全球PC市场也成为数一数二的角色。2004年,联想的多元化战略以失败告终,三年前美好的梦想也因此破灭,又开始了全面收缩战线,重新回归PC业务之举。
联想回归PC后的应变之策果然非同凡响,2004年3月26日,联想以付出不菲的代价正式跻身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希望利用奥运会的资源来率先实现品牌影响的国际化。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这一次,联想更敢想,将重点突破的目标市场定位在北美、欧洲和日本这三个全球最大的PC消费区域,其次才是亚洲和北非市场,同时向世人公布了一个可以量化考核的目标——在三五年内,联想要将海外销售额从现在的5%提高到25%~30%。这是一条短期达到目标的捷径还是一副饮鸩止渴的慢性毒药,殊难判断。但这符合联想的国际化愿景,并购让联想成为了名义上的全球性公司,具备了大型跨国公司的规模,引入了外籍高管,把总部设在了国外,CEO的薪酬也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然而,形似不等于神似,联想连续两个财年的净利润都出现大幅度下滑。
并购之后,为IBM原有的客户提供服务的已经不是那个令人尊崇的蓝色巨人了。联想虽然在中国非常强势,但在欧美市场,很多消费者还没有听说过Lenovo这个品牌,甚至有些人还以为Lenovo是一种意大利的小甜点。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