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宁电器扮演起日本Laox公司的“救星”时,即使在日本,他们也并未赢得多少掌声。
2009年6月24日,苏宁电器在南京总部宣布,公司将投8亿日元 (约5730万元人民币)持有Laox公司27.3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次收购不仅是中国企业对日本上市公司的首个收购案,也是中国家电连锁企业首次涉足国外市场。拥有80年历史的Laox公司近况不佳,已经连续九年亏损,仅名列日本电器连锁行业第十名(日本家电连锁企业总数不过十余家),苏宁电器称力争花三年时间让Laox公司经营扭亏为盈。消息披露当天,和苏宁电器在A股市场受挫小跌不同,Laox的股票暴涨83%,显示出日本投资者对这一消息的追捧。
但在次日,当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率高管团队奔赴日本与日本各界沟通并继续推进并购事宜时,日本方面却对苏宁的到来呈现出复杂心态。孙为民甚至记住了在日本围堵他的日本媒体的总数:共75家。在苏宁收购日本Laox公司媒体见面会的日本现场,他一出场便被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围住。
众多日本媒体甚至直言对这一交易“看不懂”。《日本经济新闻》用三个词来概括这一交易——“相异性、低成长性、输家”。该媒体认为,中国与日本的家电连锁市场有很多不同点,这种相异性将成为外来者的障碍,此其一;其二,日本家电市场是成熟的充分竞争市场,又受困于金融危机,其市场空间已不大,容不下更多的参与者;其三,Laox业绩不佳,是明显的“输家”。
日本媒体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中国企业通过合资等方式试图学习日本企业,或试图以此打开日本市场,最终成功者无几。即便如海尔这样的企业,尽管2002年起即与日本三洋合资,并互相将对方视为战略合作伙伴以期更好地打开对方市场,但如今,海尔在日本仍处于身单力薄、孤军奋战的境地。在日本第二大家电连锁集团Edion Group,甚至没有一款海尔家电产品在售。
“我们并不是要现在进军日本市场,虽然不排除以后的可能性。”一位全程参与并购谈判的苏宁高层对本刊回应,面对日本家电连锁市场,苏宁更多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去面对,其目的仍是将日本家电连锁经验更好地运用于国内市场。苏宁另一位高层则表示,这些问题都已注意到,但他认为日本媒体并没有明白苏宁真正的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者”的身份背后,苏宁还有另一个看似矛盾的身份—“拯救者”。在这场没有太多事先征兆的海外并购中,苏宁电器将这两种身份合二为一了。“这两种身份的主体并不一样。”孙为民对《环球企业家》表示,苏宁学习的对象,是整个日本家电连锁市场;而拯救的对象,则是一家具体的日本家电连锁企业。他认为,从消费文化到城市人口结构,比起欧美,日本与中国更相似,可借鉴之处更多。这也间接回应了外界对于苏宁“向流浪汉学习如何讨饭”的刻薄说法。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