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还极力希望外界可以用“平常心”看待这一并购。“最好不要漠视,但也别太重视。”孙为民对行业分析师及投资机构建议称。苏宁给出的理由是,这次收购对苏宁来讲是一个规模适度的投资,占公司净资产不到1%,占公司目前市值的0.08%。
但这笔交易的意外性和争议性犹存。此前,苏宁与国美的区别之一即在于其近年很少动用并购手段整合资源,对大中电器的收购也因国美最后时刻横刀夺爱而败北。而此次不仅并购接近成功(正等待股东大会批准),且开了中国家电连锁企业海外并购之先河,不能不让人意外。意外性的证据之一是,即使是常去日本考察的苏宁高层也有人并不知道Laox公司,上网搜索后才知道是做家电连锁的。Laox如此式微的品牌影响力,对苏宁来说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联姻对象”。
而且,外界对于探究这一交易幕后原因的兴趣始终未减。7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因涉嫌操纵股价,Laox公司正在接受日本证券交易监视委员会调查,并认为“这可能导致苏宁的本次海外收购就此夭折”。孙为民对本刊回应称,这纯属臆测,只要苏宁不放弃,并购就能做成。其理由正在于,苏宁及Laox并未操纵股价。
主动“出嫁”
鲜为人知的是,2008年,Laox的股东即曾找到苏宁,非常含蓄地希望苏宁施以援手。但孙为民当时的答复是“暂时不考虑”。苏宁的理由在于,当时对收购日本企业还没有感觉,也没想好如何应对。
此前,松下电器曾有人对孙描述过Laox位于日本东京秋叶原大街上的门店,令其印象最深的是,门店员工来自多个国家,他们甚至可以为不同国家的观光游客提供多国语言服务。Laox还曾是秋叶原大街(日本东京著名的电器一条街)的电器销售霸主。鼎盛时期,Laox在日本拥有150多家店铺,企业规模列日本家电连锁第二位。其社长山下严,原为Laox子公司中浦电器的公司职员,做到营业本部长后进入母公司,2007年升任母公司社长。
山下严上任不久即面临考验。Laox十余年前发起的“闪电行动”不仅没能使公司更上台阶,反而走向了衰败。Laox试图紧跟日本家电连锁业发展的新潮流,由城市向农村地区扩张,在城郊地区增开门店。这一扩张策略被证明极不成功,新开门店并未带来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资本市场开始对Laox的财务报表愈发苛刻,银行也对这家公司失去信心,扩张过快利润受损又得不到金融机构信任的Laox开始走下坡路。到2008年,Laox管理层认为已无力扭转公司状况,于是四处寻找援救者。
上海上东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黄亚南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日本家电连锁业已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态势。Laox即属后者,原因之一是其计算机及关联商品的比率最高时接近60%,而日本其它家电连锁商的同一比率都没有超过50%。

2009年初,不甘心受挫的Laox股东找到了观光免税株式会社董事长罗怡文。罗出生于上海,后在日本工作生活20多年。作为Laox的大供应商,罗与之有着很长时间的合作。罗表示愿意帮助Laox渡过难关。于是,2009年春节前后,罗带日本人再次游说苏宁电器。罗的出现使双方的沟通顺畅了很多,Laox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被提及,比如这家公司曾经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北京的王府井开过店,这让苏宁感觉“这家公司和中国还挺有渊源”。
关于Laox的状况,苏宁管理层分析,亏损属于非经营性亏损,由于“闪电计划”战略执行不当,导致资金出现困难,不得不关闭亏损门店,门店数量降至现在的10家左右,并向员工支付了相关费用,正是这些支出造成了账面的亏损。但这种亏损在苏宁介入时已临近“止损点”,不会再有新亏损发生,给苏宁留下了一个较为干净的“底”,这就要看苏宁能否带领其触底反弹。特别是,在了解Laox的状况时,苏宁发现,这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十分充分完整,整个过程非常“透明”,这让孙为民很欣慰。毕竟,一家企业在苏宁进入之前亏损,是在暴露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前暴露总比进入后才发现要好得多。
责任编辑:cprp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