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易于参与者判断和猪的自然生长周期的考虑,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目前正在交易的生猪合约有5个,分别是生猪LH1007、生猪LH1008、生猪LH1009、生猪LH1010合约、生猪LH1011合约、生猪LH1012合约。交易所的首个合约——生猪LH1004合约已于4月16日顺利交割,并于4月22日首次尝试实物交割。
重庆长寿某良种瘦肉猪养殖场的老板殷伟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殷伟宏表示,今年1月他就开始考虑4月份出栏的50头生猪能卖到什么价,当时现货市场价仅每斤5.1元,而4月份的远期合约价格已经涨到5.75元,最终殷伟宏以5.5元的价格顺利成交,利用远期合约提前锁定了价格。本次实物交割共50头、约5吨活猪,交割结算价每吨11480元,高出现货市场价约1000元,殷伟宏的50头猪比现货卖多赚5000元。殷伟宏表示,未来还会根据生猪远期合约价格来决定养殖规模,避免亏损。
而对于购买方加工企业和屠宰场来讲,也同样是好事,一方面可以连续购买到比较均匀、易得、有数量及质量保证的生猪产品;另一方面,加工企业也可能通过提前买入,以便在猪肉价格上涨时降低成本。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采访时,遇到前来办事的赵海军。赵海军是翰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公司于2008年投资1.2亿元兴建,目前拥有大约10万头的生猪年出栏规模。赵海军说起参与生猪远期合约买卖的事情显得很兴奋,他表示,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做这个事情,约投入了10多万元进行生猪LH1004合约的买卖,每天都在关注盘面,最终顺利平仓并盈利万余元,这部分钱刚好部分弥补了现货市场的亏损。
目前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处于市场培育期,有400多户养殖企业在交易所开户,从去年12月份交易至今,总交易额达8亿多元,日均1000多万元。“规模不大、参与者较少、交易量小,对现货市场的价格稳定作用尚无法明显体现,但市场对此也需要有学习、适应以及认知的过程。通过示范效应,市场容量肯定会不断扩大,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目的也将体现得更为明显。”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坦言。
重庆模式已引起黑龙江、贵州、河南、广东等地的关注,不少地方希望能够复制或是参与交易。“我们现在还在探索向全国复制的可能,因为生猪产品有一定特殊性,交货地点不同,运输成本不同,也会产生重量差异、疫病等问题。不过,从远期合约的价格发现功能来看完全可以是个全国性的市场。”上述负责人称,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未来将形成一个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以农畜产品为特色的交易中心、结算中心、价格信息中心和物流服务中心。
处在四川达州市的邓林没有听说过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但在得知有养殖户通过交易所避免了亏损之后,邓林对这种新型避险交易品种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我们离重庆100多公里,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只要能解决现在养猪场的问题,我愿意学习尝试。”(记者 王锦 周婷 张德斌)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