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猪肉价格的一波暴涨主要是由于2006年猪蓝耳病疫情蔓延导致生猪供应迅速减少,市场供求平衡被打破。而本次暴跌,同样是基于供求均衡被打破,但介入因素是由于暴涨阶段吸引众多资金涌入生猪养殖业,供应迅速放大。
邓林以及锦州的一些养猪户都清楚地记得,2007年、2008年光景好时,当时农村几乎家家养猪,一年赚好几万块的大有人在,许多规模化养猪场正是从那个时候逐渐多起来的。
“农民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少,基本是根据猪肉价格和养殖经验来判断,往往是看到或听到养猪赚钱了,大家就一哄而上都去养猪。听说还有些地方,为了能多拿养猪补贴,政府出面动员农民多建规模化养猪场。养猪也跟卖其他东西一样,猪养多了,价钱自然也难上去了。”邓林说。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调控政策的“导向效果”也对猪肉价格的波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从2007年起,由于猪肉价格暴涨,国家加大了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的奖励政策,并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同时,农业部等相关部委也下发意见引导和扶持散养户发展生猪生产。
“一定程度上来讲,国家的扶持政策确实起到了抑制猪肉价格上涨的目的,但也打破了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过多的资金介入使生猪存栏量急剧上升。”该人士表示。
而在生猪存栏、出栏量增大的同时,消费动能显现疲态。马闯认为,人们出于对健康、绿色生活的追求,加上对于食品安全的考虑,猪肉消费日趋谨慎。居民猪肉消费能力不足也是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消费不足是非季节性的。
期货遇难产 避险探新途
出于对投机风险的担忧,生猪期货一度难产,但重庆正在探索生猪远期交易,提供避险工具的同时力求稳定价格。
如何让猪肉价格跳出暴涨暴跌的怪圈,保持相对稳定是邓林等养猪户们以及业界专家最关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