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尽管各方见解不尽相同,但一个较为普遍的认同是:在生猪市场高供给弹性和低需求弹性的供求结构下,必须改变猪肉供给的形态,使生产更加稳定。为此,需要使供给方有稳定的生产预期,使养殖户享有各种保值手段,有专家开出了生猪期货这一药方。
事实上,早在2007年生猪价格暴涨之时,便有专家建议通过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等功能,引导行业调整。然而,时至今日,生猪期货仍然是“纸上描花无结果”。
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生猪期货在今年不可能推出,因为一些基本问题尚未突破,但决策层确实一直在考量能否把生猪期货吸纳为调节手段之一。
北京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曾在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进行生猪期货品种的前期调研。他认为,生猪饲养有4-6个月的存栏期,如果推出生猪期货,市场双方博弈而形成的远期期货价格可以对养猪户形成价格预期,进而指导其生猪存栏量,避免价格下跌的损失。通过发挥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能够稳定饲养生猪的利润,锁定生猪加工成本,引导生猪现货市场的运行,减少价格波动给生产经营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对整个市场的管理。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生猪期货亦如此。
对金融产品价格炒作的担心是阻碍生猪期货出台的最主要因素:一旦生猪期货推出,会不会出现利用金融衍生品推高期货价格,进而引发现货市场价格更加剧烈波动的情况?
消息人士透露,在2007年发改委出台一系列抑制生猪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时,曾专门考察过生猪期货品种的准备情况,但因为担心生猪期货成为个别投机者操纵的金融工具进而助推市场价格波动,最终作罢。
如果说生猪期货是由于金融衍生品投机风险而难以出台,那么强调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的远期交易,可能更符合中国的生猪市场现状。重庆正在探索这一条路径。
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支持在重庆设立以生猪等畜产品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远期交易市场。2009年12月27日,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开市。
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5月12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交易所目前以生猪中远期合约为主要交易品种,立足于生猪现货市场,将现货市场和远期交易合约结合起来。在设立之时,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便被赋予了两个主要职能:通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平抑价格波动,稳定产品价格,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稳定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