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投资调查:“铁公基”退潮
宏观调控趋严,使地方政府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诉求无以为继。政府投资的结构性微调,开始将民间投资引入“国民共进”的产业中去
若无意外,一条以“比亚迪”命名的城市次干道,不久后将出现在长沙市雨花区的湖南环保科技园内。这条宽30米、长近3公里的道路,为当地政府投资修建。与比亚迪路纵横交织的,还有圭白路、兴安路等若干条新建道路。
按当地一般工程造价计算,每修建1公里这样的配套道路,所需资金约4000万元。保守估算,以上数条道路花费近3亿元,资金全部来自银行贷款。
密集的道路中心则是规划中的长沙比亚迪汽车城,按照设想,汽车城一期占地约2500亩,未来三年还有3500亩预留用地。这里将生产比亚迪品牌的所有车型,尤以电动大巴车为“招牌菜”。一旦这只“金鸡”开始“下蛋”,未来3年内,每年可实现120万台的产销量,年产值可突破300亿元,年税收20亿元以上,而且还会带动一整条汽车产业链进驻,解决上万当地人的就业。
政府投资微调
在一切还仅是设想之前,已有资本按捺不住切蛋糕的冲动——比亚迪汽车城对面,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万名生源的长沙市职业教育城项目,大部分校舍已经竣工,9月将迎来第一批入校新生。未来两三年,长沙市内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将迁至此地,使这里成为一个“城”。
“这些职业技工是专门为比亚迪培养的,毕业了就到对面去工作。”湖南环保科技园管委会建设局副局长尹盛林说。
职业教育城项目同样为当地政府投资修建,总投资约16亿元。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投资管理局局长彭建良说,根据国家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鼓励性补贴政策,每入校一名学生,学校会相应获取1500元补贴。
湖南环保科技园管委会建设局局长陶静湘认为,湖南本土汽车产业一直不强,没有龙头。“比亚迪圆了湖南的汽车梦。”因而该项目不但是长沙市、也是湖南省的重点。省市两级领导多次现场指导、办公,搭建专用“绿色通道”。
一个细节是,比亚迪落户长沙创造了“长沙速度”:从拆迁、征地,到“三通一平”,再到进场动工及至部分厂房封顶,仅半年时间,超过当年令比亚迪创业元老们引以自豪的“深圳速度”。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