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市:两条道路的博弈
这另一条道路便是,境外上市。
“是国内整体上市,还是境外上市,一切都还没有定论。”2月底,万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此回应说。但种种迹象表明,“大双汇”正日益逼近“境外上市”。
除了前述华懋股权转让,2009年年底,双汇发展连续两份迟来的公告,都已让这条“境外上市”的路线愈发清晰。
2009年12月14日,双汇发展发布的一则迟来的股权变动公告称,2007年10月,高盛和鼎晖已将双方共同控制的罗特克斯(直接控股双汇集团和双汇发展)重组为“双汇国际”(Shuanghui International)。
之后的12月30日晚,双汇发展再度公告称,早在2007年10月,双汇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约300名员工,已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公司Rise Grand,间接持有了双汇国际31.82%的股权,仅次于鼎晖。
在这份员工持股名单中,万隆、张俊杰等高管赫然在列。其中,万隆为Rise Grand第一大股东,持有14.4%股权。
而双汇管理层和员工,获得双汇国际股权的手段便是,收购“大双汇”的未上市资产,然后,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注入双汇国际。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7年6月正式入主双汇后,鼎晖和高盛便开始与双汇的关联企业(大双汇体系中的未上市部分)接触,意图从外资股东手中,收购这些关联企业的股权。也正是那时,Rise Grand开始介入,并成为收购的主角——与高盛和鼎晖联手收购合资公司外方股权。
据本报记者了解,当时收购的这部分外资股东股权,主要由一家名为懋源的公司转让。这家加拿大公司,也是双汇最早的合资伙伴之一。
如今,双汇国际的资产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前的罗特克斯:既包括2006年受让的双汇发展控股权,也包括一部分“大双汇”未上市资产。
如果此次华懋等合资公司的股权,能按照此前的计划进入罗特克斯,作为双汇国际的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大双汇”的资产整合,也将往前迈进一大步。“如果华懋能顺利整合,游离于双汇国际之外的资产,也不是很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日本合资企业的外方股权。”一位双汇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如此一来,以境外公司“双汇国际”,作为大双汇整体上市的平台,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申银万国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双汇集团未来的走向有两种可能,一是,把集团主要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A股整体上市。这是A股投资者乐意看到的结果;二是,集团在H股整体上市或H股上市与A股双汇发展并存。“公司最希望的,或许是双汇国际单独在H股上市。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财务投资者(如高盛、鼎辉)的退出便利,管理层日后减持也方便。”
况且,双汇管理层在双汇国际中拥有的股权为31.83%,而间接拥有的双汇发展股权仅为16.37%。也就是说,如果境外上市,管理层可分享到31.82%的收益,如果境内上市,则收益减少了近一半。而这,也正是双汇发展公众股东“质疑”管理层的主要依据之一。
高盛、鼎晖:别无选择
但对高盛和鼎晖来说,它们别无选择。
2006年,双汇集团国有股权转让招标结果出炉后,以20亿元的“低价”引入高盛、鼎晖两家投行,曾引发多方争议。首先,在外界看来,20亿元的价格对于这家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来说有些“低廉”;其次,为何是投行,而不是其它更懂这个行业的投资者?
但事实上,在当初的转让公告中,漯河市政府已对接盘方做出规定,首当其冲的便是“不能为同行业者”。
“绝对不能卖给同行!”万隆如此向记者解释当初的考虑:“卖给同行,特别是美国的那些大的肉制品巨头,他们势必会灭掉我们,从品牌到市场,很快!”在那场由市政府操盘的转让之中,这也是万隆及其团队提出的唯一要求,即控制力。
甚至,万隆和当地政府还在合同主条款中附加了一句:即使意向方未来转让,也决不能转让给同行。
这一条条款,的确让后来进入的高盛和鼎晖感到了头疼。据一位参与转让的当地政府官员回忆,在初步敲定接盘方后,漯河市政府旋即与高盛和鼎晖就合同细节展开了谈判,其中最大的分歧就是,高盛希望修改上述对“转让给同行”的限制。
毕竟,对于高盛、鼎晖这样的投行来说,长期持有双汇并不现实。所以,从进入之初,其就必须考虑“如何退出”。如果能够将双汇转手卖给史密斯菲尔德、泰森这样的国际巨头,显然是最佳的获利方式。
“我们当时就很坚决地告诉他们,操作细节是可以调整,但是合同主条款却不能动,这是我们很重要的限制。”该名官员称。在他看来,正因为有了对于投行退出的限制,所以,双汇没有“卖”出更高的价格也顺理成章。
“你看,高盛跟鼎晖后来股权转来转去,都只能在两家之间转,但是,它们不能向外转,也不敢。这就是说,今后,打造百年双汇的决定力量,还是牢牢把持在我们企业手里。”万隆回想起来,仍然颇为得意。
“以双汇国际为平台,整合大双汇资产,实现海外整体上市”,但棋至中盘,戛然而止,高盛、鼎晖和双汇管理层将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