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漯河市政府从双汇退出,将“管理层激励”难题,留给了接盘者高盛和鼎晖,以及以万隆为首的双汇管理层,他们“牢牢掌控着这个企业”。
以海外公司为平台,整合双汇的境内未上市资产,并最终实现双汇在海外的整体上市,符合高盛、鼎晖和双汇管理层的共同利益:管理层可以通过“收购双汇旗下合资公司的外资股权”,实现对海外公司的持股,而高盛和鼎晖,则将为自己找到一条理想的退出路径。
但双汇在境内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却是他们绕不开的一道坎。
(编者)
一场远未落幕的改制
杨颢,樊懿杰
“这样的结果,我们真的没有想到。”3月3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双汇发展(000895.SZ)董事长张俊杰不无遗憾地说。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天上午,在河南省漯河市双汇总部举行的、双汇发展201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大会的唯一议案——《关于香港华懋集团有限公司等少数股东转让股权的议案》,遭到了绝大多数公众投资者的反对。
《议案》称,将把双汇旗下包括“漯河华懋双汇化工包装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合资公司的少数股东的股权,转让给由鼎晖、高盛和双汇管理层等共同控制的境外公司罗特克斯。目前,双汇发展对这10家合资公司均拥有控制权,其余股权则主要由外资股东持有。其中,双汇发展与香港华懋集团的合资公司,多达7家。
此前,2月9日召开的双汇发展董事会,已经通过了这份《议案》:决定放弃对上述股权的“优先受让权”,由外资股东罗特克斯接盘。
但在3月3日的双汇发展股东大会上,由于“与议案有利害关系”的大股东罗特克斯(于双汇发展持股51.45%)回避表决,《议案》最终被公众股东高票叫停。在参与投票的代表股份1.29亿股中,反对票高达84.8%(1.1亿股)。
这一“意外”,让双汇发展管理层措手不及。在之后十几天中,张俊杰一直忙着与基金、投资者们沟通。“最终,应该还是要把这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
双汇发展大股东、管理层与公众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早在2006年双汇集团国有股权退出,高盛、鼎晖入主之时,已经伏笔暗藏。
彼时,一条对高盛、鼎晖和双汇管理层最为有利的“双汇资产整合路线”,已然暗显:由高盛、鼎晖和双汇管理层,通过境外公司,收购双汇的“未上市资产”,进而实现双汇在境外的整体上市。2007年10月,双汇管理层正是通过“收购合资公司外资股东股权——注入境外公司”的方式,持有了双汇国际(全资拥有罗特克斯)31.83%的股权。
但对双汇发展的境内股东而言,将双汇的“未上市资产”注入双汇发展,实现双汇在境内的整体上市,才是其核心利益所在。
3年多前,国资从双汇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双汇改制的结束。
事实上,那只是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转交给了市场:接盘者高盛和鼎晖,必须兑现对双汇管理层的激励;高盛和鼎晖自身,亦需要寻求退出路径;而双汇发展的公众股东,则是高盛、鼎晖和双汇管理层绕不开的那道坎。
两个“双汇”:大双汇的分量
3月3日股东大会风波,以及随之引发的“管理层牺牲公众股东利益”的指责,也让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双汇掌门人万隆深感不安。
3月4日,万隆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次董事会的决定有两重因素,除了公告中提到的“保持外资身份”的考虑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2006年双汇国有股权转让时,漯河市政府曾对接盘方罗特克斯的股东高盛和鼎晖有过要求。
“根据当时的协议,漯河政府要求,高盛和鼎晖5年内对双汇的投入要达到100亿,其中,在漯河当地的投入不少于40亿元。因此,为了满足这一投资计划,我们选择由罗特克斯接盘。”万隆说。
不过,对于双汇发展的公众股东来说,此“双汇”,并非彼“双汇”。罗特克斯投资的,显然是另一个“双汇”。
国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2007年双汇集团变成外资后,公司的发展重点主要就侧重在集团,使得集团发展以及盈利远高于上市公司。“在双汇集团2009年实现税前利润30亿,而上市公司只占了10多亿。”
而这里所谓的“集团”,也并非当初那家出售给高盛和鼎晖的“双汇集团”(核心资产为双汇发展控股权)。在双汇内部,“双汇集团”实际上是一个“大双汇”,具有更宽泛的资产边界。
张俊杰曾对本报记者详解过这个“大双汇”的框架。据其介绍,“大双汇”实质上是一个“包括上游屠宰到下游包装、印刷的多家实体公司、多种所有制产权组成的联合体”。上世纪90年代,双汇在自有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引进了香港华懋集团、日本火腿集团、美国杜邦等16家外商企业。
“实际上,在高盛、鼎晖收购之前,双汇集团共有64个实体公司,其中国有独资4家,国资控股9家,国资参股的有20多家。”2007年6月,漯河市国资委转让给高盛和鼎晖的,只是其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其对外投资部分”,也即狭义的“双汇集团”。
截止到2005年底,“大双汇”所属法人公司净资产总计35.95亿元,其中国有产权部分为5.71亿元,仅占“大双汇”净资产总额的15.9%。而2009年,据漯河市政府信息,“大双汇”的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而上市公司双汇发展,2009年1至9月的销售收入,仅为207亿。
而那些游离于上市公司之外的“大双汇”资产,多经营上市公司的配套业务,如包装、印刷等。双汇发展2008年年报显示,其与这些企业的关联交易高达100多亿。而此次意欲转让的华懋等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正是大双汇资产的一部分。
未来,此等“未上市资产”将何去何从?
在2006年外资入主后,双汇发展的公众股东,一直期待能将这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既能消除关联交易,也能增加上市公司利润,一举两得。在他们看来,华懋等外方股东的主动退出,为双汇发展提供了资产整合的绝好机会。
不过,高盛、鼎晖和双汇管理层,已经为“大双汇”资产的整合,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