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金的供给方来看,到目前为止,年金领域共拥有各类金融机构39家,从事受托管理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四类资格的有58个资格机构。其中,专业养老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4家,人寿保险公司2家,基金公司12家,证券公司2家,信托公司4家,银行10家,累积发放各类资格61个。
“在以委托人为导向的年金市场,为了在大型项目的招投标中取胜,有些管理机构过度承诺低收费甚至零收费,导致整个年金市场的竞争加剧。”赵卫星坦承,“现阶段利润率不高,托管费、投资管理费、账户管理费甚至低至万分之几,或许再熬四五年就可以进入盈利期。”
“接近‘零收费’的价格甚至承诺保底收益,这种做法一方面给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带来了运营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维护企业年金计划受益人的利益,因为接近‘零收费’的价格换来的必然是服务质量下降。”李全说。
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在办理企业年金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商业利益,恐怕很难持久地为企业提供好的企业年金服务。
“虽然我们拥有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双重资格,但是一般客户在选择管理人的时候会对不同的资格管理人从头选到尾,年金管理者主体角色大都不兼任。”光大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养老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海红说,而国外年金一般采用产品模式,以美国的富达基金为例,客户只需要选择一种年金产品,而这一产品绑定了不同的资格管理人,不但信息透明度提高,而且企业的年金设立过程简化。
联想到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在《蓝海战略》中所提出的蓝海战略的四项战略制定原则: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显然,跻身于企业年金市场的众多传统金融领域的巨头仍然在按照红海竞争的模式进行出牌。
针对行业恶性竞争,相关的规范行业行为逐渐凸显。2009年3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委员会成立,银行业第一次以组织和公约形式规范了银行托管业务。该委员会成员包括工、农、中、建等国内已开展托管业务的14家银行,成员单位承诺依法合规经营,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防范业务风险,保障受益人利益,促进托管业务持续健康运行和发展。
从年金的需求方来看,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尚处于启动初期,市场规模有限,企业需求不足。以2009年为例,参加企业年金的参考人数约为1300万人,与2.2亿参加基本养老的人数相比仅为5%~6%。
一方面参加企业年金的大都集中在电信、电力、石化等国有垄断行业,中央和地方大中型国有企业已成为年金管理机构逐鹿的焦点;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企业年金还缺乏了解,很多员工将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视为企业额外收取的费用,并没有看作是自己的补充养老投资。
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还不如直接向员工发放公积金或者奖金,以解决青年人购房、买车、子女教育等现实需要,因此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意愿不是很强。
“我们曾向某企业推介企业年金,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没接触过企业年金,以为它是一种年薪;当我们向该企业的员工介绍企业年金时,员工认为企业又要让他们缴费,对此反应冷淡。”李全以博时基金的一次推广为例,说明当下的企业对企业年金还缺乏了解,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意愿不是很强。
“外部金融环境波动也直接影响了部分潜在的年金客户。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大起大落,2007年受益于资本市场,基金公司管理的运作满两年的年金组合累计收益大多超过70%,而新进入的第二批投资管理人刚开始就遇上经济危机,业绩大都不佳。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导致DB(收益确定型养老金)模式的第一批投资管理人和第二批投资管理人之间收益差距拉大,第二批投资管理人业绩不佳导致很多企业对年金持续收益开始质疑,从而采取观望的态度。”李海红分析到,由于保值增值的需要,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