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守着一片广阔无垠的蓝海,为数不多的竞争者却毫不意外地将其厮杀为一片红海。国内企业年金市场不仅需要“规矩方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这个注定会生机勃勃的市场。
文/屈涛
牛年行将逝去之时,企业年金市场相继迎来一松一紧的两项政策。
2009年12月9日,人力资源保障部公布“关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信息报告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企业年金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仅仅时隔两天,国税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企业年金无论是个人缴费还是企业缴费,进入个人账户的部分都将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监管部门在岁末出台这两项制度的初衷是什么?对于当下竞争激烈的企业年金市场能起到哪些作用?为此,《首席财务官》走访了以银行、保险、基金为代表的三大系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以及美世咨询的企业年金专家,试图探讨中国金融业的新生代——企业年金当下的挑战与解决之道,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供需失衡
改革开放30年,人口红利无疑扮演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角色。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获利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老年人口负担呈累进式加重趋势的人口负债期。
一项由社科院进行的权威调查显示,社会保障已经和就业、房价并列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最关注的三大问题。
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按照国际公认标准,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是老龄化社会。以此作为评判标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社会大众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养老将是每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所面对的严峻考验。
最早起步于1990年的国务院31号文,明确了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三个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之后几年,随着基本养老保险的逐步普及,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完善企业年金政策并于2004年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经历了2004年“立法年”之后,企业年金在投资运营方面的工作初见成效。
“企业年金是我国构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国企发展和国企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永军在“2009第五届中国城市国资论坛”上解释道,第一,国有企业的企业年金制度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顺企业治理当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形成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三,企业年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有企业职工和企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差的问题。
谈及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特点,作为国内较早涉足企业年金、第一批获批管理人资格的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总经理赵卫星总结了三大特点:
第一,企业年金市场起步晚,发展快。2000年底我国只有1.6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为560万人,基金积累191亿元。2009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已有3万多家,参加的职工人数在上半年已超过1300万人,积累基金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
第二,企业年金制度设计安全稳健。资产安全是年金管理人的首要任务,我国企业年金采用“资产独立”的信托模式,基金资产交由第三方独立托管,证券投资业务与后台清算业务独立,交易管理与资金管理独立,从而实现年金投资管理人与托管人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制度效应。目前,没有任何一家管理机构同时拥有四个资格管理人的身份。此外,年金投资制度的设计相对较安全:投资根据23号文规定,企业年金证券类投资上限为总资产的20%,远低于社保35%的比例;
“2008年金融危机,国外养老金投资损失大都在30%以上,而国内养老金的投资收益还略有盈利。”赵卫星说,年金“养老钱”的特点决定了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第一是保障资金安全,包含时间价值和货币价值方面等,第二是追求回报,以长期投资收益考核投资管理人。
此次金融危机中不少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纷纷破产或者被兼并。受访的所有机构都表示今后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风险管控能力,把安全放在年金管理的首位。
第三,企业年金市场竞争过度激烈。对此现象,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全也表示认同。虽然企业年金市场在短短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供需失衡:供给方的火拼场面与需求方的反应冷淡形成极大的反差。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