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不只是一家,合作伙伴公司原本的用户在使用Lava所提供的IM工具时感受不到差异,用户会使用自己原本在合作伙伴公司网站上所注册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只是在同时系统会分配给它一个惟一的LavaID。”按照王志东的说法,在加入这个联盟之后,任何一家合作伙伴公司一方面都能通过自己品牌的IM服务来对抗腾讯,另一方面还得到了面对其他更多合作伙伴公司所拥有客户的机会。而Lava和腾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LavaFamily的用户仍旧是各家合作伙伴公司自己的,只不过在这个联盟中大家多了一种渠道去互相调配资源,Lava不会跟合作伙伴之间产生可能的利益冲突。但在腾讯那里,所有的用户都会是腾讯的,大家都会有这样的风险。就像Intel在OEM合作伙伴的PC机上打上一个IntelInside的标识一样,LavaFamily其实也就只是这个意思。
王志东说自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做产品调试和联盟拓展,到正式发布产品的时候,已经在线上跑了一年时间的Lava让他“非常有信心”,而同时来自上百家合作伙伴的反馈也让他“重新感受到兴奋”。
腾讯的前车之鉴
在潜移默化间,中国互联网第一线的大佬们完成了一次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那就是“如果说以前做IM软件是出于业务拓展的考虑,是一种攻击姿态的话,那么现在做IM软件更多是因为考虑到来自腾讯的威胁,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防守姿态”。这样的思路一段时间来得到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默认———网易泡泡、淘宝旺旺、盛大圈圈等等甚至都可以被认为是此种思路下的产物。
不过,尽管把未来描绘得无比美妙,但王志东和他的Lava联盟也并不是没有风险,甚至王志东也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并试图把它付诸实施的先知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先进行这方面尝试的,正是马化腾本人。几年前,腾讯“企业IM战略”事实上就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试图在个人版的IM之外再开发出一片新的市场天地,但时至今天,腾讯尚未实现预期目标。
“腾讯做不到,或者做不好,那是因为腾讯已经在另一条路上如此成功了。”王志东说,“点击不是腾讯,我也不是马化腾。所以我相信,Lava一定会成为中国互联网新的奇迹”。
对于王志东的踌躇满志,马化腾则显得意味深长。“其实国外也有这样的模式,但具体的可操作性有多强这很难说。经济领域内的所谓联盟实际上是最不可靠的关系,尤其是在牵扯到的利益集团太多的情况下,这种联盟本身更不可靠。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稍微大一点,能有实力自己做IM的企业肯定就会自己去做一个,而不够实力自己做一个IM的利益集团,可能在这个联盟中的价值也会很低。”
“其实IM对于腾讯来讲也只是一个机会,被我们把握住了而已。”马化腾说,“当然这也并不是说IM领域内不再有机会。某些应用于专项领域内的,纵向的IM应用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但是那样的IM不可能走向现在的商业模式,它必须得到其他主营业务的配合。”
找到企业IM的软肋
新京报:陈凯歌说,“我已不在江湖,但江湖却有我的传说”。这五年来,虽然有你的“传说”,但镜头前你似乎销声匿迹了。
王志东:就工作来说,从来都是事情决定人,而不是人决定事情。点击科技过去几年一直主要服务于企业级的管理软件用户,我更需要面对的是企业客户,是CTO或者CIO,甚至不是CEO。和以前在新浪时的身份比起来,这样的角色本身就是有差异的。所以说我“不出现在镜头面前”也很正常。但是现在,点击完成转型后的方向必然面对广大的个人用户,所以你说我又重新回来了其实也对。
新京报:你说过“腾讯是中国互联网公敌”,所以你把目标瞄准了它?
王志东:我首先要声明一点,说腾讯是中国互联网公敌这句话不是我的原创。最早我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提法,然后觉得这样的说法和我的一些想法很合拍而已。其实点击之所以要从服务企业级客户的管理软件转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认同这样的判断。
新京报:那么在你眼中腾讯是什么样的?
王志东:尽管大家都认为腾讯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控制着巨大数字的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腾讯真正可怕的地方实际上在于提供这种服务的能力。要向1.3亿人提供不间断的、无障碍的同时还得是个性化的服务,在背后所需要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团队绝对超出你的想象力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的布局方式没有弱点。
新京报:这么说你看见了企业IM的软肋?
王志东:不要认为捆绑着打开一个IM工具有多么简单,你不但需要支付用户感受方面的,虚拟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还有后台服务器和带宽所产生实实在在的,每天都要往外掏的成本。最尴尬的是,因为你这个平台上的用户原本并不需要你所提供的IM服务,这样的服务对他们来说实际上只有很低的附加价值,甚至是公司整体业务中最不具ARUP值的,但你又不得不做。因为如果不做的话,你就不得不面对来自腾讯的,潜在的威胁。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