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即影响力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对于风靡全球的“领导力”这个概念,保罗·赫塞用简单精确的一句话进行了概括。
他强调说,领导力不是一种操纵,“当你试图了解一个人,并因为从他身上获取某种东西而损害了他的利益,那么就是操纵。”保罗·赫塞对比分析说,领导力则不同于此,领导力更多的是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从而使得领导机构和整个组织取得利益。这是一个双赢的状况,“操纵导致的是输赢的结局,这不是我定义的领导力。”
保罗·赫塞说,不仅仅是经理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是你成功地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你就是在使用领导力。
“事实上,领导力分为两种,正式的领导力和非正式的领导力,前者是通过建立制度和塑造企业文化形成的,后者则是在非正式情况下对他人的影响。”《商业评论》总策划兼首任主编忻榕博士说。由于非正式情况越来越多,普通人对他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多。领导成为一种专业才能和个人魅力,不再是职位称呼的专属名词。
同时,领导和管理的概念也因为“领导力”这个概念的逐渐清晰而被分离开来。在忻榕看来,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做合适的事,“本质上是不同的”。
领导者行为四象限
当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实施领导力来影响他人时,领导者本身的领导力水平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在组织中获得成功。
保罗·赫塞说,领导者实际上是在两种行为中摇摆的,一种是任务行为,一种是关系行为。领导者想让自己与众不同并对组织中的成员施加影响力,那么必须知道自己在影响他们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内使用合适的行为。
他给出的定义是,任务行为就是指导的行为,就是告诉雇员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以及应该在哪里来完成,谁来完成。而关系行为则是一种双向沟通,是辅导的行为,动态的倾听,以及融洽的人性化的支持行为。
使用“行为”而非“态度”或“价值观”,保罗·赫塞说,这是因为行为比态度或者价值观更容易改变。在他给出的情境领导模型中,人们可以根据一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表现,从而辅导他得到良好的结果。
根据不同的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组合,保罗·赫塞和他的研究团队制作了图表及四个象限。X轴显示的是人物行为由低到高,Y轴显示的是关系行为由低到高。第一象限,是高任务低关系行为;第二象限是高任务高关系行为;第三象限是低任务高关系行为;第四象限是低任务低关系行为。“没有最好的领导模式,每个模式都对一些特定的情境有明显的效果。”
了解被领导者准备度
情境领导的核心是,根据情境的不同和对员工准备度的判断,使领导者适时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并根据权力基础来实施有效领导。因此,被领导者的准备度也是其中的关键指标。
保罗·赫塞说,准备度取决于两个可以看到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人的能力,他的能力水平是什么?他所显示出的针对具体任务或是针对具体活动所显示出的能力水平是什么;第二是人的意愿。在多大程度上这个人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以及他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做这件事情。
“你必须要评价能力和意愿这两个方面,我们都知道,有些人有能力但是没有意愿,另外有些人有意愿做却没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对能力和意愿同时评价。”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