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了杯Latte,在沙发里来回动了一下,找到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把两个靠垫摞在背后,一条腿蜷起、叠在另一条腿下面,右手点燃一根极细的烟。然后,他一个一个掰开左手的五根手指,相当娴熟又简洁地解释他的生意思路:他做的一切都围绕着一个“美”字,然后再把“美”卖掉。
他以发型为蓝本,延展到脸、肤色、指甲、身材;当这一切都有了“美”的时候,人们会把它通过影像记录下来,于是他提供摄影;人们对美的需求从外表和身体发展到感受和体验上,于是他提供咖啡厅和餐厅。
人分有钱一族和没钱一族,所以李东田的产品分一线和二线。一线借助“东田”的品牌,二线则用另外一个字母或符号。“想让生意或者品牌长久,就需要多元化,需要达到人们的各种需求。”他以欧莱雅集团有兰蔻、Giorgio Armani有Emporio Armani、Shiseido有欧珀莱、宝洁有SK-II做例。
他要做造型领域的Giorgio Armani,而不是佐丹奴—“一条街上两三家,拍着手喊打折、发单子”。目前他在八个城市开了一线店。据东田时尚总经理吴圣介绍,这样的高端店除了刚开始要花一两年时间“养店”外,以后每年只需不到一万个客人、平均每天大概二三十个客人,就能盈利。
东田造型店只是东田时尚众多业务中的一个分支,此外还有造型学校和经纪队伍,三者对利润的贡献几乎持平。在这个圈子里,还没有人能实现他这样的多元经营。“说实话,我挺幸运的,没有一个时尚领域(电影、电视、舞台、时装、T台、杂志、广告等)我没涉及到的。”但在他出道的20年前,还没有后来的专业化分工,李东田不无得意地说,“任何人想copy东田造型,都有可能性,但是有一点他copy不了,就是时间。你有再大的本事、再多的钱,你也没有办法买回过去的20年。”
1972年,李东田出生在北京一个典型的机关大院里,童年的学习经历并不顺遂,他讨厌数学,对所有理科的东西都没兴趣,自然考试成绩一直很差。初中毕业后,李东田就得到父母同意放弃上学,去蒙妮坦美容美发学校学习美发,后来又自学化妆。
18岁毕业后,一次神奇的遭遇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感受到了成功滋味:他因为自己独特的发型而在街上被星探发现,去拍广告时又因为帮忙发型师而引起关注。后来,电影厂的几个人知道了他,介绍他给明星盖克做头发,从此他开始了靠近电影的机会。
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中国美发美容行业兴起,中国目前最具消费力的群体最为热衷的产业—时尚产业,也发端于此。1992年LV登陆中国,1997年Gucci也来了,2000年Chanel首家成衣店在北京开业。此后,化妆、摄影等相关行业逐渐成熟,《时尚》、《瑞丽》等时尚杂志开始了产业集团化经营。当后来风起云涌、制造出大批富豪的中国IT业还在闭门造车时,造型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这是李东田们的幸运,时代让他们有机会从当年一文不名的“剪头匠”,成为今天可以与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最时尚的群体比肩的“艺术家”。
20年后,虽然还没有成为一个顶级富豪,但他已经沉淀了两样更重要的东西:他的品牌,和他的团队。这二者的最初灵感,来自他在美国的求学时期。
坐在三里屯瑜舍酒店地下一层的咖啡厅里,吴圣望着北侧窗外即将开业的北京第七家形象店,“东田在去美国之前我并没有在他身上看到他未来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他去美国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回来我们在吃一顿饭的时候,我就觉得国外生活几年的经历让他变得很丰富、很有思想。”
至今,外界无从知晓李东田的美国生活到底如何。我们只知道,他去美国的时候是1994年,学习视觉艺术,参加大量的时装秀、摄影展;他在发型店打工,摸索新的造型;他从洛杉矶到纽约,面对那时世界流行的冷艳妆容,顿然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在纽约时装周后台看到了十多个化妆师在经纪公司的组织下、在两个小时之内为几十位模特完成了漂亮的妆容,并受此启发—人家能把“美”搞成流水线生产,我们为什么不行。
“东田造型”四个字开始在李东田的脑海里浮出来。4年后回国,他已经想要建立自己的团队。彼时,国内的这一行,还都是化妆师自己提着箱子、自己报价。他想尝试“团队工作”的创意,一下子打动了后来成为他商业上最亲密合作伙伴的吴圣。
1999年,北京圣岩东田造型设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立,第一间工作室设在新东安写字楼的9层。“圣岩东田”四个字代表了三个创始人:27岁的李东田、29岁的吴圣和25岁的陈岩。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