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发行市盈率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去年6月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2.89倍,到2010年1月,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6.87倍。
“当新股发行制度出来时,大家欢呼雀跃,市场还留了一点机会,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不是机会,是陷阱。当我申购中国重工时,一狠心报了6.8元/股,最终的发行价却达到7.38元/股。”某基金固定收益部人士透露。
虽然近期机构对于新股发行兴趣日减,但新股发行市盈率虚高并未改变。今年1月25日招股的4家创业板公司的发行市盈率在65至95倍,丝毫不逊于第二批创业板公司。第二批创业板公司则是看到第一批公司高价发行后短期内仍受到二级市场热烈追捧,因此继续调高市盈率。
“打新风险加大意味着未来必有理性回归的过程。蜜月过去后,我们已经趋于理性。以后会放弃申购那些风险太大、可能赔钱的股票,选择质地不错、业绩有保障的新股,作为新股申购的理性思路。新股发行制度中,买方恰恰变成了弱者,这时候,我们更愿意做出对持有人更合理、更理性的选择,即使牺牲短期收益,也是对的。”一位基金界人士如此表示。
新股破发会成为常态吗
近期新股大面积破发再度引起业界对新股发行制度的质疑。专家认为,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上海私募基金人士陈晓阳认为,大盘股破发常常出现在熊市行情,而如今屡屡出现,说明在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良好轨道以及流动性充足的今天,近期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已明显超过市场资金面的承受能力。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很有必要改革,他认为目前股市泡沫主要就是在新股里面,泡沫随着新股上市输入到二级市场,这样新股的下跌风险就会加大。如果能够低价发行,那么二级市场的发展空间就更大。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已表示,要继续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新股发行改革要得到投资者拥护就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如今,技术已经很发达,通过网络让投资者参与报价也不是难事,如果这一步做不到,那么至少要保留普通投资者对机构报价的否决权,从外部监督发行人和机构之间的定价。
在最近几只新股的询价过程中,机构“一哄而上”的现象几乎已近“绝迹”。某询价机构代表透露,去年10月、11月份他们参加新股推介会还是“一个不落”,今年开始就是“有目的地筛选着去了”。申万分析师林瑾说,近期一些机构在大盘股上的二次询价策略也更为保守,“很多机构都不像原来照着上限去打,而是根据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进行申购”。
受破发影响,本周一发行的大盘股中国一重“破天荒”地未以之前公布的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发行。即便如此,最终该股网下有效配售对象也仅49家,远低于之前发行大盘股的平均水平。由于申购热情降低,中国一重以4.98%的中签率创下了IPO重启后的中签率新高。
对于新股不败神话可能破灭的局面,有人担心这种状况可能造成新股发行的困难。业内人士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应引入存量发行和储架发行。存量发行是成熟市场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它的特点是从原有的股东股份中分割出一部分向社会公开发行。而储架发行是针对上市公司投资金额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监管部门一次性审核其发行申请,然后由公司、承销商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分次择机募集资金。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赵驹表示,国际资本市场存量发行方式值得借鉴,有助于缓解目前国内IPO超募较为严重的问题。
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股破发透露出的不乏正面信息,是IPO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成效以及市场更趋理性和回归常态的表现。
事实上,在国际成熟市场上,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比如香港市场,2009年17只新股中有3只首日破发,2008年29只新股中有11只首日破发。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让新上市公司“破发”常态化,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