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对于沧州大化集团公司6700名员工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这一天,沧州大化终于就投资19.7亿元、年产10万吨TDI项目与瑞典国际化工签署了合作协议。
项目建成投产,不仅标志着沧州大化TDI产能将由目前的8万吨一下子上升到18万吨,实现自1995年开建首条2万吨线以来的“三级跳”,大化还将由此成为国内TDI企业产能最大的生产厂家,同时这还意味着,拥有合成氨、尿素等其他主打产品,氯碱、硝酸等配套生产装备的沧州大化,通过不断调整,已经确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产品结构,并朝着1996年企业改制时既定的“以化养肥,多元发展”的方向大步向前。
顺势而动 进军TDI
“昔日荒凉地,如今化工城。”在沧州,人们曾这样描述渤海湾畔发生的沧桑巨变。
化工是沧州重要的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税等指标均占全市工业的1/3以上,而且几乎集中了全市工业所有优良资产。沧州还是河北省重要的化工基地,化工产值占全省化工总产值的1/4。
《沧州市化工行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谋求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海水淡化利用等项目更长的产业链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沧州的目标就是建成北方乃至全国的化工产业协调发展的高度聚集区。
这个过程中,作为本地老牌国有化工企业,沧州大化无疑肩负着沧州打造“中国化工城”的光荣与梦想。
正因如此,在发展过程中,无论顺风顺水、还是惊涛骇浪,强烈的责任意识都让这家国有企业未敢有半点懈怠。
以大化最初上马的2万吨TDI项目为例。
熟悉大化的人都知道,大化因“肥”而兴。自大化建厂以来,化肥就一直占有着主导地位。直至目前,全集团销售总额中化肥的销售额比例依然超过总量的四成以上。
换作其他一些企业,很可能会因此小富即安,但大化居安思危,把眼光放得更远。
当他们发现,“国内大氮肥生产厂家由大化初建时的13套增加到眼前的30多套,同时中小厂家数目激增,国内化肥产能已经达到每年4000万吨,基本处于产销平衡或供略大于求的状态”、而且“原料天然气价格不断飙升,化肥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逐年变小”等国内化肥市场悄然发生的变化时,开始主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在1995年,在全国率先投建了2万吨TDI项目。
尽管2000年TDI装置达产达标后,遭受了国外TDI厂家的倾销打压,但大化以化肥产业为后盾,顽强维持了TDI公司的稳健发展。尤其是主体公司上市后,大化根据自身情况,发展TDI产品以及其他多元产品的步伐更加坚定。在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中,新材料业务占到总业务量的50%,2007年上半年其利润贡献更是达到60%以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同类引进的TDI装置中,只有大化经过自身技术改造,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并在短期内达标达产。据不完全统计,其间涉及的技术改造项目达6大类400多项。对此,2000年1月,原国家化工总局局长李勇武给予了“中国聚氨酯行业的一面旗帜”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