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深圳郊外的几十座厂房中,苹果的iPod与iPhone、惠普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手机等世界顶级电子产品,都会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全世界,这些厂房都属于富士康,一家2008年出口额达556亿美元、占当年整个中国出口总额3.9%的公司。
毫无疑问,如果选一家公司代表“工业制造”一词,除了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外,恐怕没有哪家公司还能胜任。不过,这轮经济危机让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有了变化,他不想再局限于只做“工”了,他在构思做一个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王者。
这个想法并不仅是停留在郭台铭的头脑中。一个多月前,一个名为“飞虎乐购”的B2C网站已在富士康内部悄然上线,富士康员工说,公司正鼓励他们去试用并提出意见,“时机成熟就会向外部开放”。
把时间再往前推三个月,去年9月,郭台铭还曾宣布一个代号为“万马奔腾”的庞大计划—未来三年,斥资100亿元新台币(约合21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开10000家3C连锁店,一时间整个制造业都在惊呼,原来“代工之王”还想成为“渠道之王”!不过,“飞虎乐购”的上线,让业内又看到,郭台铭的野心似乎更大,不仅在线下布局,连电子商务也要落下自己的棋子。
“飞虎”计划
“过去网络在中国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将来应该是实力主义者的机会。”郭台铭在2009年毫不掩饰自己对电子商务的青睐,并高调向外界宣布,自己早已积累了很多软件与网络方面的专家。
在这个属虎的企业家看来,他的公司就应该像老虎一样迅捷,扑捉猎物要以速度取胜。因此布局电子商务也要快,富士康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现在仍在调试的“飞虎乐购”短时间内就已建站完毕,产品主要是富士康代工的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
现在,富士康通路事业群已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事业处,具体就是负责“飞虎乐购”的经营,前期业务范围先是以3C为主,后期很可能会拓展至全方位的产品线,向百货类发展。
其实,早在去年12月初,就有消息传出,郭台铭和马云已共同出资1亿元,在杭州成立物流公司,由Google前中国区COO周韶宁负责,虽然对这些传闻,富士康科技集团媒体办公室主任刘坤以“需要向台湾方面求证”为由未作正面回答,但对富士康进军电子商务的战略却已经默认。
过去两年内,国内传统巨鳄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制造领域有方正、联想、海尔三大巨头,家电零售业则有苏宁、国美两大霸主,而一项各电子商务公司在2010年是否将有新扩张的调查中,还有过半的企业会扩大在电子商务市场的动作。
所以,没人怀疑过郭台铭进军电子商务的决心。艾瑞咨询的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额是2388亿,到2011年将增长为5760亿。尽管目前整个市场的销售额甚至还不如富士康一年订单的收入,但无疑它是一块飞速增长的新蛋糕,而且已成为整个零售链条里极为重要一环。
反观代工业,由于金融海啸,占富士康总收入近5成的大主顾诺基亚,去年各季度的利润下滑均超过6成,上游既然受损,下游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富士康自然不可避免—2009年上半年亏损了1870万美元,这也导致了富士康自创建三十五年来,业绩从未下滑的神话从此破灭。
其实,神话破灭也再次点出了代工企业的短板所在—它从来都处于庞大产业链条中的最低端,即便你贵为代工之王如富士康这般,把此行业做到极致,你赚取的利润也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低的,更要命的是,一旦上游研发和外部环境有变,你还要率先深受其害!事实上,随着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新《劳动法》出台以及土地成本上升,以大陆为主要基地的富士康的利润天花板早已见顶。
相比之下,让郭台铭“咬牙切齿”的比亚迪(比亚迪是富士康手机代工的最主要竞争对手,并曾引发过官司),早在几年前就谋求转型,进军汽车业。其后王传福还将自己在电池上积累的优势,与汽车业务相结合,大玩“电动汽车”概念,并引入股神巴菲特投资,这一系列吸引眼球的“拳法”,让比亚迪在富士康历史性亏损之际,从2008年每股15港元,到2009年最高竟超过80港元。2009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还首次超过代工业务。更重要的是,汽车业的利润要高出手机代工以及电池10多倍。
而此段时间,贵为香港蓝筹股的富士康在港股市场上则是萎靡不振,在金融风暴前富士康股价曾达到26港元,之后又都惨跌到1港元,时至今日股价还在5港元左右徘徊。
为此,一向霸气十足的郭台铭不得不在2009年股东大会上,向所有中小股东鞠躬道歉:“我保证一定尽全力,我现在每天工作大概十六个小时,没有礼拜六、礼拜天,股价回不来,我就不退休!”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