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以他数十年的商业经验,为那些沉湎于多元化策略中的领导者指点迷津。他说,领袖管理团队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杠杆”心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概念简单扭曲为叫人迷思的“四两拨千斤”,教人以小博大。
喝水还是挑杯子?
文/淞泉
我们知道,水实现自己奔流入海的远大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沿途汇聚涓涓细流、滔滔河水,绵绵不绝并逐渐形成宏大之势,方能畅行于漫长的旅途,最终成就自己东流入海的心愿。这是水的专注于长流的特征。
如果水在向大海行进的过程中,不是采用支流汇入主流形成浩大之势,而是取各自为战、多头并进之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可以预期的是:有的会被土壤吸收殆尽,有的会被太阳和空气蒸发而所剩无几,只有极少数的幸运水流能够抵达目标。当然,这是一种多元化的假设。
Whatbusinessyouarein?你在做什么生意?
如果让我们为水选择上述两种流行的方式,该怎样选择呢?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前者。
但是,当我们自身面临多元或是专一的选择时,是否能做出这种正确的选择呢?
宁高宁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在美国上学,第一堂课是战略管理,第一个问题就是:‘Whatbusinessyouarein?(你在做什么生意?)’当时我想,这叫什么问题?美国人真简单。可是20年后才发现,仍然有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如何形容都不过分。”
许多人会想,我就是一个白领,一个打工的,多元还是专一,不是我考虑的问题,那是老板的问题。但是假如有人问你的工作经历:“Whatbusinessyouarein?(你在做什么生意?)”你可能会自豪地说:“我能力很强的,做过很多工作,从A公司跳槽到B公司,又从B公司跳槽到C公司……现在我暂时在做D公司工作,不过我又瞄上F公司啦。”
你瞧,问题就来了。你几乎成了一个复合型人才,你为自己选择了多元发展的职业道路,放弃了专一发展的职业道路。
多元还是专一,对我们个体而言,实际上面临的是如何面对职场诱惑的问题。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大学》中有一句话叫“知止而后有定”。佛家也经常谈到舍得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中国古代童蒙养正经典《弟子规》里谈到“居有常,业勿变”。这些大智慧者谈的都是“定力”的问题,也就是专一的问题。想一想,我们的“定力”有多少呢?
一家IT企业的老总谈到员工跳槽问题时,大伤脑筋。他说,不少年轻员工,往往很随便的事因都可能成为离职的理由。一个年轻女性辞职居然就是因为不喜欢单位的另一名同事。太累、家住得远、领导骂了自己、待遇不合理等等都成为特别普遍的理由。且不说,这些年轻的朋友没有想到企业对自己的培养付出的代价,自己的离职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他们更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事业发展做筹谋。
放弃一次事业机会,或许觉得自己还年轻,或许会认为还能有更好的机会。实际上,随意跳槽,不仅对企业是损失,对个人同样是损失。每次重新开始,就意味着此前在原单位的职场积累几乎归零,为自己向上发展所付出的工作成本基本变成“沉没成本”。长此以往,人生的投入成本越来越多,而收获未见明显增加,到老的时候拨弄算盘一算:唉!这一生岂不是亏大发了?
没有诚敬的对人、对事情的态度,没有责任心、责任感,什么样的机会也不会成为机会。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