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财经时报》:你怎样看待“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呢?
郎咸平:成也文化、败也文化。索尼是怎么失败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失败。索尼在第一任董事长的领导之下,创建出了一个无可挑战的人治文化。
发明随身听的时候,这个董事长把工程师叫到办公室来,他说把录音机拿过来,这么大一个录音机他说太大了,手提不动。这么大,太大了,你认为哪一块东西最占地方呢?工程师说:喇叭最占地方。好,那把喇叭拿掉了。把喇叭拿掉还是挺重的。
中间这一块最占地方的是什么?工程师说,是录音设备。他说,好极了,把录音设备拿掉。既没有喇叭,又没有录音设备,就剩这么小一块了。工程师说,这种东西既没有录音功能,又听不见,是卖不出去的。这位董事长一意孤行,在所有人的反对之下,他坚持要做。
他最后告诉这位工程师:听不见没关系,不能录音也没关系。你用一根线放在机器里面,另外一头放在耳朵里面,叫什么?叫耳机。从此创造了什么?随身听。到1998年为止总销售量达到了2.5亿台,创建了一代索尼,这是第一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是井深大,在1960年代彩色电视机画面很不清楚,他当时发明一种叫特丽珑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他必须得借钱,200万美元才能做。你们现在认为200万美元不多,那是50年前,200万美元等于现在的两个亿,而且产品没有利润,因为成品率不高,所以售价是成本的一半,卖得越多越亏钱。
在所有人反对之下,这位董事长一意孤行,到了1968年,他又成功了,发明出第一台特丽珑彩色电视机,完全解决了彩色画质不清的问题。这两个成功使得索尼上上下下员工,都形成了索尼特有的文化,是什么?领导的决定都是对的。一种几乎独裁式的决定,形成了索尼日后的文化。
《财经时报》:索尼失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郎咸平:为什么会失败?有一位董事长叫做初井深之,他提出了一个战略思维,是这么说的,你们看电视机,是看电视机的外壳呢,还是看里面的内容?大家说,肯定是看内容。
好,从1998年开始,索尼放弃电视机的外壳制造,干什么呢?干内容,搞什么游戏机啦、什么音乐CD啦,没有想到这个战略是个错误的战略,使得索尼完全失去了高科技的根据地。你现在去买数码相机,如果你还是买索尼的数码相机,那充分证明你的思维是僵化,是跟国际不接轨的。
他这个照相机特别的贵,为什么贵呢?不是说品质好,而是因为成本失控。而且他重要的零件比如说液晶显示器、闪存记忆体,都是三星的。搞了半天你买索尼的产品,是索尼的外壳、三星的内涵、最高的售价。你为什么还去买这个呢?你的思维跟国际严重不接轨。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