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王传福:冒险家乐园的“山寨大王”
来源:南都周刊 更新时间:2010/1/4 15:28:43   
>> 相关新闻链接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节能产业发展不应由政策主导 ·2009年 民营企业不再被迫成长
·太极剑:江南人的资本游戏 ·五粮液多元化拷问
·汽车产业京派秘笈:纵横捭阖背后有细账 ·小编码助推南和蔬菜大发展
·河北电力今明两年投资30亿建设邯郸电网 ·究竟谁吃了UT斯达康的贿赂
·降脂多吃冻豆腐 ·过量补充蛋白粉有害

  无视规则的搅局者

  现在来看比亚迪的成功,纵然当初有“豪赌”的一面,但也有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王传福的价值观中,从来不会对技术“嫌贫爱富”,比起他常被人称道的“没有技术恐惧”,其实他更弥足珍贵的反而是“没有技术偏见”。

  王传福坚信,在制造业中,核心技术没什么大不了,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也不是一无是处。毕竟在世界500强里,除了比尔·盖茨,还有沃尔玛。在创业初期,王传福就创造出了“手工+夹具”的电池制造模式,以此宣告自己对于技术行业“革命”的开始。

  很多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概括王传福的成功,在比亚迪的工厂里,除了人,还是人。这些工人以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成本替代了高达几千万元的设备投入,就靠这个,王传福把索尼、三洋打了下去。

  “山寨”,这可能是深圳近两年最为国人所热议的一个话题。“就像是作弊一样”,很多大公司对于深圳的电子产业都有类似的感觉。它们无视既定的大环境,打破垄断者把持的游戏规则,一般的企业没法跟它们玩。

  因为“山寨”,比亚迪常年与富士康、索尼、三洋纠缠于法庭,王传福甚至成立了一个100多人的“知识产权团队”,专门应对这类官司。富士康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层曾恶狠狠地表示:“说难听一点,(这个团队)就是专利规避的团队。”

  而一旦说到专利,王传福以他所特有的“研究型老板”的身份,可以理直气壮地嗤之以鼻,“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不过只有5%左右。”在企业家中,从没有人像他这样公然“藐视专利”。

  当王传福把“人海战术”和“山寨精神”带到汽车业的时候,又是一场天下大乱。2007年,F3以7万多元的价格一举击破了很多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当一辆丰田花冠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同一个价值不菲的LV包时,比亚迪推出的F3就如同一个超A货LV。

  在有关比亚迪的报道中,总会提到王传福如何带头把崭新的模板汽车拆成破烂,王传福对此也很坦率,“汽车也就是四个轮子一个外壳,任何一部车都难免和别人有一些相似的元素。我不会从头开始去创造一部车,我要站在世界比较领先的平台上去做。”

  在王传福之前,几乎每个中国投资者都用同一种思路做汽车:向意大利的设计公司购买设计图纸、到日本的模具厂开模、问阿尔文美驰购买底盘……最后的结果是,造车就像超市采购,企业需要自己动手的只有三件事:想好该生产什么样的车,组装零部件,然后销售出去。

  而王传福却主导了从汽车产品开始,一步步向上游延伸的逆向扩张。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钧告诉记者:“除了玻璃、轮胎和钢板不能自己制造,其他所有零部件都将是‘made in BYD’。”

  在全球制造业分工精细化的背景下,王传福大玩垂直整合,逆势而行,再次表现出了自己蔑视游戏规则的一面。在比亚迪汽车自给自足的供应链中,王传福就像一个君王,不必看任何人的眼色。“他的才华让他显得自信,甚至有些自负,而他的自负更多的是表现在他对产业链和对比亚迪的控制欲上。”一位汽车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王”的控制欲

  从一个草莽英雄开始,王传福的商业生涯一路坦途。在他身上,被人们镀上了太多的金,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随着股神巴菲特的入股和比亚迪股票的飙涨,王传福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在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上称“王”。

  与此同时,王传福的经营性格也越来越像一个“王”—能够拥有和吞并的,就绝不谈合作,这也许并不只是一种巧合。从收购秦川汽车、北京吉驰模具厂到收购宁波中纬……这种对整个产业的控制欲,让他一直对于“垂直整合”情有独钟。

  实际上,在比亚迪内部,王传福也表现得像一个“独裁者”。曾有记者问王传福:“做汽车这样重要的决策是你个人做出的,还是公司领导层集体讨论的结果?”王传福回答:“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俨然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那句名言“朕即国家”的翻版。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王传福曾特地就收购秦川汽车厂一事召开股东大会,象征性地征求创业元老及股东们的意见。“与会者大部分选择了沉默,很多人对此不满。”在这位知情人士看来,对于进入汽车这样一个全新的行业,很多人心里根本没有底,召开股东大会只是一个形式,“不管下面如何反对,这件事终究要按王总的意志走”。

  王传福的独断专行,成就了今天的比亚迪,但那些曾经助力其创造辉煌的东西——比如极度自信、漠视商业规则以及“人海战术”等等,却难以成为比亚迪后续发展的推动力。刚刚过去的一年,是股神巴菲特的光芒照耀比亚迪的一年,但是这家以新能源扬名,却没有用新能源赚钱的公司,会不会只是巴菲特的一次歪打正着?

  在《环球企业家》2009年11月的一篇专稿《巴菲特的错误赌注》中就提到:(比亚迪)制造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前路可谓荆棘密布。其中不乏技术上的难题、接受度问题、还有众多同行的攻击猜忌。比亚迪那些过于招摇的公关策略似乎是为了掩饰某种苍白无力感。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2005年,比亚迪试图进入笔记本电池市场,成为戴尔的供应商,但因电池一致性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铩羽而归。而汽车电池比笔记本电池更是复杂得多。在“电池大王”、“汽车大王”之后,王传福还能继续再戴上“新能源大王”的王冠吗?没有人能够预见。

  深圳总会有那么多像王传福一样“不可理喻”的创业者,其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因为押中了宝,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而成为一方“诸侯”。成王败寇的背后,也别忘了还有许多成为炮灰的创业者。然而,深圳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因为它崇尚成功,也宽容失败。

  对于深圳,王传福这样说道:“这个年轻的城市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也充满了各种机遇。深圳对于比亚迪甚至我个人来说,都是家的感觉。”

  这几年在深圳的商海历练,已经让王传福改变了太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不禁让人唏嘘。不知道那个当年排行老七的穷人家孩子,那个坐办公室的研究室主任,那个揣着250万“盘缠”闯荡江湖的愣头青,还敢不敢与现在这个“统治”着13万员工的双料首富相认?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