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因此,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去节能、节水、尽量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尽可能地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赵富荣希望有更多的家庭坚持这样的生活原则。
“骑车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开空调还是晒太阳?”……这些从来没被人们关注过的问题,实际真实影响着我们周边碳的排放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环境。
随着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开始受国人关注。在网络上,一项涉及1.5万网民的“低碳”调查显示,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另外,很多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不但会与别人分享减碳妙招,而且还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住房、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在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低碳其实就是节约。”家住棉四生活区的刘大妈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着,这位年过六旬的退休职工讲述了她的时髦低碳生活。自行车是刘大妈的日常交通工具,上街买菜、串门走亲戚,都是骑自行车,如果远一点,就坐公交车。刘大妈去超市从来不用塑料袋,随身带环保袋是她的习惯。刘大妈家有四只大桶,自来水都是循环用,冲厕所的水都是洗菜水、洗脸水。刘大妈家的灯管全是节能灯,就连大厅里的灯用的也只是40W的节能灯。
“其实,做到‘低碳’并不难,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平时生活习惯稍微注意一点,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一位环保人士说,像下班后关闭电脑并拔出插头,在公园而不是健身房锻炼身体,衣物尽量用手洗代替机洗、以E-mail代替传真、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去超市购物随身携带环保袋、手机充电后立刻拔掉插头,减少或不乘坐出租车出行等,这些平时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习惯,都可以称之为低碳生活。
低碳城市
“中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排放标准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等问题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惩罚等措施。”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潘明文在谈到发展低碳经济时表示。
他说,现在个别企业还是以“利”字为先,先抓经济后讲环保,这是落后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侥幸的想法。市人大十多年来一直组织“世纪环保行”活动,对企业进行监督。目前,市人大正在深化下一步的思路,今后将就“打造低碳城区”来加大监督力度。
日前,石家庄已经提出把滨河新区打造成全国第一低碳城的目标,通过系统规划、滚动开发、交通先行、项目带动、产业引进、环境营造,把滨河新区打造成财智要素集聚、生态人文和谐、水绿交融共生的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全城低碳”的步伐将越来越近。就此,记者昨日专访了石家庄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张二保。
他说,今年以来,石家庄市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执法力度,先后开展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月、省会“洗城净天”全民大会战等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截至12月16日,石家庄市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30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天。其中优级天数为42天,同比多了9天。
“我们有信心朝着低碳城市的目标努力,环保部门今后将重点根除石家庄的污染源。随着石家庄城市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扬尘污染已成为影响该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今后将加强扬尘污染速治,及时查找大气污染原因,提出污染防治建议,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要清除企业恶性排放顽疾,开展烟尘和二氧化硫专项治理,全力推进重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并加强检测,消除车辆排放污染。” 张二保表示。
“石家庄正在倾力打造全国第一低碳城。这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讲,就是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洁净,越来越与国际化大都市靠近了。而这势必推动政府、企业下大力来改变环保,大力治理污染。无论对于我们这座城市来说,还是对于这座城市的每位市民来说,低碳时代来临了,这是一次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