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步履匆匆,没有了2008年跌入谷底的凄风冷雨,2009年的理财市场可谓是春潮涌动:黄金“破千”,大宗商品走牛;股市一路上攻,沪深大盘指数接近翻番;基金大扩容,指数基金风光十足……在市场的牛熊交替中,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日趋成熟。
2009中国散户调查报告
六成散户今年赚钱了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09年中国散户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有61.3%的散户在2009年炒股赚了钱,大约6.2%的散户年内赢利在100%以上。调查数据同时显示20.1%的散户同期炒股出现了亏损。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投资者的规模日益壮大,资本市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截至12月11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37亿户,B股账户245.86万户;基金投资账户超过1.8亿户,开户的投资者中绝大多数为中小散户。
和瑞网市场研究人员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散户的群体特征:年龄多在25至45岁之间,男性居多;学历以本科和专科居多;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普通员工居多;个人和家庭收入一般,甚至偏低;三分之二的散户资金量在10万元以下,资金主要来源是银行存款和日常结余。
该调查通过在线方式进行调查,累计吸引了大约270万散户的关注,大部分散户已经放弃股市暴富想法。60.5%的散户表示投资股市的目的是为了赚取比银行利息更高的收益;想赚快钱的散户比例只有30.1%。
散户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不但考虑投资回报率的高低,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关注投资风险,接受投资者风险教育。听信、盲从传闻和跟风操作的少了,接近63%的散户在投资决策前自己要认真分析上市公司相关信息。当然大盘走势仍然是散户决定投资与否最主要的因素。
在操作策略上,61.9%的散户会使用止损策略。而采取“逢低买入,中期持有”策略的散户远多于采用“快进快出,短线操作”的散户。
散户普遍认同创业板的高风险。目前散户对创业板的投资意愿不高,68.8%的散户表示短期内不会参与。
85.4%的散户主要是通过网络下单买卖股票,还有14.3%的散户使用了手机炒股,仅有11.8%的散户还会去券商营业部下单。
本次调查发现散户对券商服务满意度评价并不高。在5分制的满意度评价中,得分最高的只有3.02分,平均分为2.69分。散户希望券商能够关注和重视散户的需求,在“服务态度、内容和质量”、“交易佣金和费用优惠”、“培训与互动”、“软件和操作”、“安全与风险”等方面不断改进工作,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券商的竞争力。
基金大扩容指基闪闪亮
2009年股市走牛迎来了基金大扩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已有116只新基金成立,总共募集资金达3209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据多数,共有69只。
指数型基金迎来大发展,募集规模前十的基金中,指数型基金占有六席。
2009年,基金界的时尚标签无疑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发行速度已经远远刷新了往年的“九月一发”,热闹时甚至达到“一月九发”,可谓盛况空前。指数化投资从大公司向中小公司蔓延,从A股基金向QDII蔓延。
据统计,2009年初至今,共有28只指数基金发行。而2005年至2008年这四年间累计发行的指数基金不过才11只。2009年,指数基金突然大放异彩,在上半年指数基金投资收益持续领先的带动下,指数基金越发越热。
“赚钱效应”被普遍认为是引领指数型基金大扩容的最大原因。从指数触底反弹之后,大部分的投资者投资收益在一二季度严重落后于指数型基金。
在2007年的单边牛市中,绝大多数主动型基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跑不过“以逸待劳”的指数基金,因此,当站在1664点的地板上时,基金公司与监管部门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发指数基金。
很多公司在推销指数基金时说辞相似,大体为海外市场十几年的数据统计下来发现主动型基金跑不赢指数基金。巴菲特的语录也常常在发行期被搬出来:“不买指数基金是你的错”——搞得投资者们都不好意思一错再错。
不过,在中国,指数基金是否真的能战胜主动型基金?由于大部分指数基金是在2006年成立的,选取2007年初至2008年底成立的136只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数据来观察,结果前30名没有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的成败还需时间验证。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