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最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却具有极强的“眼球效应”;它不是最有钱的影视公司,却造就多位亿万富翁……自从成功登陆创业板,华谊兄弟就一直在话题与争议中游走。40天过去,上市在这“一对兄弟”身上刻下了怎样的烙印?成功融资的华谊,为诸多因资金不足而苦恼的文化企业提供了怎样的经验?华谊今后的路又将指向何方?带着这些问号,记者专访了华谊兄弟公司董事长王中军。
华谊兄弟公司董事长王中军
“百分之百不会涉足房地产”
记者:从冯氏电影造就“贺岁片”,到占有国内制片市场四成份额和电影发行市场三成份额,华谊兄弟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从私募基金、版权抵押贷款到创业板上市,华谊兄弟一直走在了文化产业融资的最前沿。10月30日,华谊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给华谊带来了什么?
王中军:华谊上市是公司融资的一种办法。中国市场在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上都非常受关注,所以融资情况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甚至出现了“超募”。对华谊兄弟的品牌,无疑是一次提升。
上市后公司有没有变化?当然有。但我觉得,华谊还是原来的华谊,只是监管更严、责任感更强,抗风险能力和品牌价值方面,都有提高。上市对华谊适应新的市场规则和提高公司的规范化管理,都会有根本性的帮助。
记者:不少企业在融资后,通常会扩大战线,四处出击,包括投资房地产业,最后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而华谊兄弟融资的规模远超目前的经营需要,“超募”部分会如何使用?
王中军:上市融资了12亿,将会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包括建设6家影院,电影产量从每年3部增加到6部,电视剧从300集增加到600集,都集中在华谊的核心领域,不会进行特别大的跨行业并购,或者是跨行业的发展,房地产我们百分之百不会涉足。一个企业必须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这理念肯定不会变。
记者: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王中军:同其他行业的领军企业相比,华谊的企业规模很小。作为董事长,要看得更远。我觉得华谊有可能在产业链的整合、并购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更有作为。当中国的电影市场做到300亿元的规模时,如何让华谊还能像现在一样占据10%的份额,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