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都vs双汇在成败之间
国内企业中最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案例之一,要算是“春都”和“双汇”了。
“双汇”与“春都”都是始建于1958年,又都是1984年由省管下放到地方的国企,又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同是中国名牌,同是地处中原的肉类加工企业。然而,双汇的迅速崛起和春都的严重滑坡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先看看“春都”走过的路。
春都的前身洛阳肉联厂于1986年引进了火腿肠生产大国日本的一台火腿肠灌装机,投资上马火腿肠生产项目。1987年8月,中国第一根被命名为“春都”的火腿肠在河南洛阳诞生,并迅速走红市场。
“春都”火腿肠的生产能力在短短几年间猛增了100倍,生产线由7条直至109条,生产规模由不足万吨扩大到年产20万吨,却依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到20世纪90年代初,春都成为收入超10亿元、利润过亿元的国内著名大型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春都”一度成为中国火腿肠的代名词。这个时期春都的成功,无疑要归功于它专业化的发展战略 。
与此同时,看准了这一神奇多米诺效应的郑州肉联厂、漯河肉联厂等河南肉联企业乘势而上,相继推出了“郑荣”、“双汇”等火腿肠新品牌。而春都在经过几年迅速的发展以后,于1998年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先后兼并了洛阳食品公司等11家企业,全资收购了郑州群康制药厂等6家企业,与此同时先后对河南思达科技等24家企业参股或控股。涉及食品、建筑、医药、高科技等行业。
但是,接下来,在较短的时间内,春都投巨资增加了医药、茶饮料、房地产等多个经营项目,并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了洛阳市旋宫大厦、平顶山肉联厂、重庆万州食品公司等17家扭亏无望的企业,使其经营范围涉及生猪屠宰加工、熟肉制品、茶饮料、医药、旅馆酒店、房地产、木材加工、商业等产业,走上了一条多元化同时并举的道路。同时,当地领导也要求春都尽快“做大做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资产计,春都资产平均每年以近6倍的速度递增,由1987年的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29.69亿元。
可怕的是,这个神速扩张不但没有为春都带来收益,反而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春都兼并和收购的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亏损,近半数关门停产。1994年9月,春都与美国宝星投资公司等5家外商合资,吸引外资折合人民币2.9亿元。但合资后外方发现春都的问题,于1997年寻找理由提出撤资。按照协议,本息加上红利,春都一次损失1亿多元。1998年12月,已是亏损累累的春都集团决定选择集团公司部分资产重组上市,募集资金4.24亿元。大股东春都集团和上市公司春都食品股份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财务根本没有分开。上市后的第3个月,春都集团就从上市公司抽走募集资金1.9亿元用于偿还其它债务。此后,又陆续“有偿占用”上市公司数笔资金,合计高达3.3亿元,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数的80%,从而造成春都主业失去了发展时机。盲目集资、盲目多元化经营使春都走上了不归之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