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刘晓午
观点INSIGHT
《中国经营报》:4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后,你如何判断当前的工业形势?
金碚:当前的工业运行仍然在低位运行,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工业运行不是外界简单意义上的V型反弹,而是一种U型反弹。
对于工业经济运行状态和趋势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观察和分析。
第一,目前,全世界经济处于衰退和极度低迷状态,而且短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这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工业的外需。各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对于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难以在短期内使经济走出衰退。中国政府推出的保增长一揽子计划的效果正在体现出来,工业品的消费需求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工业投资平稳增长。内需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大幅缩减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工业经济运行在宏观经济层面所受的压力非常大,仍然是短期内难以消除的最重要不利因素。
第二,不同产业和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不同,表现也有明显差异。但大多都面临着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厘清发展思路,实现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问题。政府最近出台的10大产业振兴规划,就是期望从产业层面夯实经济增长的实体基础。各地区也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本地区工业增长的政策和规划。这些方面对工业增长的积极作用有待逐步发挥。
第三,经过一段时期的迷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振信心。不仅那些竞争力原先就比较强的企业表现出抗危机能力,而且还有一些在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企业开始出现了明显转机,特别是一些地区的中小工业企业的增长也开始强劲反弹。这表明,中国工业企业具有比较强的应变能力,而这种应变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走出危机的关键因素。
《中国经营报》:你曾经在今年年初参加了温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讨论会,提出了若干工业经济政策建议,面对当前的工业形势,你有什么政策建议?
金碚:对于工业经济增长来说,以上三个层面情况的意义是不同的。第一个层面主要是短期性因素,也是政府干预特别是经济刺激政策比较容易着力的方面。所以,产生效果通常比较快。但是,对于工业的持续增长来说,宏观因素的波动性和风险性毕竟是比较大的,政府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总是浅层性的。而且,非常规性的强烈经济刺激政策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局限性和副作用。所以,工业增长形势的根本性好转不可能长久依赖宏观经济刺激政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