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章认为,企业发展的速度不是来自市场,而是企业的“文化张力”,也就是企业内部的文化成长能力和对新进员工的同化能力。
海鼎的两次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当时有些员工把海鼎当成“捞世界”的地方,价值观和公司相左;第二次危机中,海鼎兼并了一家同行企业,结果发现两家企业的文化截然不同,海鼎又无法加以改造,最后只能以关门遣散而告终。
在丁玉章看来,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先于企业的发展。如果文化张力不够,就必须控制增长规模。他并不认为控制增长规模是一种保守的做法,“其实只要企业每年有稳健的成长,若干年后就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如果更精辟地总结上述思想,就是“眷眷寸进,洋洋万里”。这是丁玉章在日本大阪机场的一家餐厅看到并抄录下来的。
深耕“有限”客户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一个创新型的组织里,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在组织面临变革时懂得如何“有系统地放弃”。
在丁玉章看来,控制客户数量,有系统地放弃一些客户也是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如果像洒胡椒面一样对客户来者不拒,结果往往是订单“成灾”却“广种薄收”。
海鼎不仅在2002~2003年多次主动停止承接新业务,即便是今天,也很少主动去开拓新客户,甚至拒绝许多送上门来的客户,因此在同行和客户中落下了“高傲”的名声。不过,海鼎的客户忠诚度非常高,在海鼎的客户中不乏可的、百联、SOGO等知名企业。
这是基于市场现实的考虑:美国的商业企业,每年平均有2%的销售收入投入到信息化中,而在中国,这个数字连0.2%都不到。如果像洒胡椒面一样,什么客户都做,利润空间很小,企业就只能克扣员工和供应商。“回报一定是偷工减料、质量难以保证、信誉和品牌无法树立,这种逆向循环无所不在。”
因此,海鼎的途径是:精选客户,把有限的客户做深做透。现在海鼎的增长更多来自老客户业务的延伸。固此,大约80%的软件可以重复使用,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随着客户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海鼎可以通过自己和客户长久的友好合作建立的信任关系,影响客户,获得更多的订单,从而实现企业的成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