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马建荣:企业转型升级不只是创牌子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5/22 17:29:23   
>> 相关新闻链接
·“新百伦”的品牌之道 ·精准营销是经济危机下企业的不二之选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如何突破 ·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央行银监会敦促风险防
·整顿票据融资 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严控信贷风险 银监会规范固定资产贷款业务
·银监会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姜智敏:金融危机给中国煤炭工业带来严峻挑战
·安永:商界领袖思维随危机而改变 ·新能源将诱发新一轮产业革命

    

    去年底金融危机开始向外向型纺织企业蔓延,贴牌加工企业遭受重创,但是国内最大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劳动密集型服装代加工企业的典型代表,其2008年销售增长32%、利润增长70%、税收增长53%,丝毫没有受到危机影响。今年一季度在全国纺织业两位数下滑的态势下,申洲国际的销售、利润和税收收入均保持30%左右的增速。其为耐克等国际运动衣品牌的订单生产已经排至明年秋冬季,企业满负荷运转,2009年全世界最大的印染工厂要投产,还将招收员工4000多名。

  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认为,一直以来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转型,其实有很多误区,很多企业以为转型升级就是创牌子,但是国内几百万家企业,不可能都去创品牌,专业的生产制造仍然是生产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即使不创品牌,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是升级,企业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提高。

  纺织服装制造优势仍在中国

  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纺织制造企业,80%的产品出口海外,90%的外销产品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最主要的制造商之一。

  马建荣说,从事服装业二十年,就在2008年的头几个月,他和他的整个班子第一次产生了动摇和迷茫,甚至一度以为企业要完蛋了,在中国搞纺织业没有希望。“因为宁波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已经具备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纺织业是落后产能、淘汰产业,人多、污染也多。”马建荣说,2008年上半年,劳动力吃紧、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取消、银根缩紧,种种倒逼机制下,加上政府的导向,他甚至开始考虑把企业卖掉,去收购造船厂或者造五星级宾馆。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马建荣带队去了河南、四川等省十五六个县城实地考察劳动力供应,又去了东南亚新兴制造业国家了解竞争对手的投资环境。马建荣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纺织业的制造优势二十年内还没有一个国家能赶上。他的根据是,中西部落后地区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出来,这些人必须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的生产,带动家乡进入工业化社会;而孟加拉、斯里兰卡等新兴的产业转移目的地,虽然工人月工资只要40美元,能源廉价,棉纱价格甚至低于中国的棉花(13300,-40.00,-0.30%)价格,但是政府的腐败永远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工人效率是中国人的一半,产业链不成套,无法生产中高档服装成衣。“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主动放弃这种优势,去让给这些东南亚国家,那太可惜了。”

  马建荣认为,经过金融危机的检验,服装企业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但是国内同行中只要一直专注主业的,基本上都能生存下去,有20%的企业产业升级没有停步的,还过得非常滋润。目前为止出现问题的纺织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前两年眼红房地产、股市和期市来钱快,去赚快钱,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的。

  马建荣认为,纺织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申洲本身来说,二十年之内会发展到十万人左右的大型纺织企业,从国内领先跻身为世界领先。“对于我们国家整个纺织企业来说,机会也是巨大的:第一,国内市场,国内品牌雨后春笋般起来,可以带动国内一大批中小OEM企业;第二,明年美国经济复苏,单子会爆炸性地上升。现在由于经销商不敢库存,服装库存急剧减少,明年肯定要补仓;第三,这几年正是纺织企业搞技改的大好时机,去年这个时候欧洲染色机和现在比价格至少少了1/3,还不包括欧元贬值部分。”

  大半利润投入技改投入高、收益也高

  由于日元贬值,申洲集团到了1997年,账面利润虽然有3000万元,但是资产盈亏相抵还负债8000万元。在最困难的时候,马建荣顶住董事会的压力,坚决不分红,所有的利润都用来搞技改。当年花几千万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针织大圆机,来代替国内台车,又从上海引进几个重要的染色和织布的专家,技术改造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销售和利润都以30%的速度增长。从那时起,申洲国际尝到了技术改造的甜头,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以前所有利润的90%都投入技改,企业在香港上市之前每年也是60%至70%的利润不能分红用于技改,2005年上市以后,已经是一个年利润四亿元的大型企业,每年仍然50%的利润用于技改,仅最近五年用于引进设备、技术改造的投入就高达20多亿元。

  每年将企业绝大部分沉淀下来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企业也顶着巨大的风险,有几次挣扎在生死边缘。1998年马建荣投入280万美元,几乎一年的利润购置了意大利生产的拉毛机。机器引进后,由于客户对申洲国际生产这种新型面料信心不足,没有人下订单,机器两年空置,巨额资金变成一堆废铁,企业面临倒闭。但是经过两年的市场开拓,这种新型拉毛面料成为公司最大的主打产品,客户一个订单就是一千万件,订单来不及生产,2000年公司不得不花20万美元从意大利紧急空运38吨的设备到宁波。至今这种产品还占公司年销售的20%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