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坦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贷发展不失为一种融资形式。一些地方医院在竞争压力之下,为了在短期内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善医疗条件,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适度负债或许能够让人接受。但不少大医院互相攀比,盲目扩张。他们比拼的不是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而是比谁的建筑豪华,比谁的检查、化验、治疗等设备高档、新款与昂贵,比谁发的奖金和补贴多。
有专家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搞“豪华竞争”负债累累,自然要从患者身上尽快收回成本,从而乱收费成风,推波助澜地加剧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这样的负债经营,使得患者不仅在“养医”、“养人”,还在“养楼”、“养设备”!
此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曾严厉批评,一些公立医院过度扩张、负债发展,“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
他说,广东一些大医院热衷于建大楼、买设备。一些院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容上,成了基建负责人,忽视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成为医疗界一大怪现象。“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医院应该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把伸出去的手拿回来,放在胸口,做好医院。”
苦水医院被迫借债,是因政府投入太少
但院长们也有很多苦水。
“对面医院进了64排CT,住院楼翻新,我们落后了,能不追赶吗?”广州某医院院长感叹,现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患者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如果不扩张发展,肯定要被慢慢淘汰。
对于贷款问题,院长们更是一肚子怨气。
“谁有钱愿意去贷款?是政府对医院投入太少,逼着医院要去贷款!”一位院长算了一笔账:每年政府给医院“人头费”不足1000万元,给退休人员发工资还不够;再加上基建和购买设备的补助,政府补贴总量不足3000万元,还不到医院年收入的3%。
“其实,公立医院在某种意义上是‘被扩张’的。”张院长举例说,这两年分院运营需要大量人才、资金投入,体制交接不太顺,他已经分身乏术,深感疲惫。但又有领导找上门,点名要他们去“支援”。
某地新城区缺乏一个好医院,外商不愿来投资,于是当地干部出动各种关系找医院,承诺政府掏钱盖好一个高标准的新医院,筑巢引凤,无偿交给医院管理。“领导都发话了,我敢不去吗?”张院长无奈地摇摇头。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