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学者称基层群体性事件多与干部太年轻有关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09/11/26 10:03:14   
>> 相关新闻链接
·北京正面临垃圾围城危机 垃圾分类被指作秀 ·欧汽协成立中国董事会 大众中国总裁任首任董事长
·“网络广告联盟”为何屡打不绝 ·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
·美媒评出人类未来10大冒险:与外星人通话 ·为政者“威”自何来?
·善款与“公关秀” ·北京市出租汽车从25日起开始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
·2009·第七届世界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揭 ·20年中10大最具网络影响事件出炉 奥巴马参选在列

  核心提示:国家行政学院学者许晓平日前撰文指出,近年来基层群体性事件增加,群众上访数量居高不下,与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减弱不无关联。文章认为乡镇领导干部主体应该是四五十岁的干部,而现在大多是二三十岁干部。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许晓平在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文章,分析政坛“年龄递减”现象。文章指出,“年龄层层递减”并不是执政者推行的政策目标,而是众多政策运行后导致的副产品。从进步的趋势来看,社会越来越走向能力社会,即选人用人以胜任力为标准,其他标准都将淡出。

    文章称,基层调研发现,乡镇干部三十来岁的不少,偶尔还有二十来岁的。“面对这么年轻的乡镇长,心里总犯嘀咕,是不是太年轻了点?不过,一想到现在干部队伍年龄层层递减,一级比一级小,省级干部五十多岁,县级干部四十多岁,乡镇干部可不就是二三十岁吗。”

    文章说,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这个问题都写进中央文件了,可见有相当的普遍性。

    文章指出,党的干部政策,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搞干部“年龄层层递减”,但为什么客观上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可以推断,这是由诸多政策演进导致的一种“协同”效果,尽管这种效果并不是政策制订和推进者所希望的。

    文章列出了“年龄层层递减”现象背后的三个逻辑前提:级别越低,需要的经验越少;年龄越大,身体越差;低层级的干部都可以向高层级提拔。称这三个假定都是站不住脚的。

    假定一,级别越低,需要的经验越少。这个假定经受不住推敲。其实越是与老百姓打交道越需要经验,没有相当的人生阅历,没有对民间冷暖疾苦的体察,对老百姓的诉求就难以准确把握。这些年,基层群体性事件增加,群众上访数量居高不下,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减弱不无关联。文章认为乡镇领导干部主体应该是四五十岁的干部。

    假定二,年龄越大,身体越差。这个假定在统计上成立。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人的体能四十岁左右就到了高峰,随后体能开始走下坡路,年龄越大,体能越差。但是统计学对群体有意义,对具体的个体没有意义,不能说岁数大就一定身体差。从尊重人权的角度来看,任何以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进行限制都是不合适的。当然公务员有一个退休的问题,但是作为政治选举的官员则不能有年龄划线,不能说到了多大岁数就剥夺被选举权。中国干部体制不区分政治官员和事务官,但是在年龄问题上对任命官员和选举官员应该有所区分。

    假定三,低层次的干部都可以向高层级提拔。这个假定的不合理性更是显而易见。政府组织作为最重要的科层组织,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越往上层岗位越少,越往基层岗位越多。而人口的年龄分布则不如此,在一定阶段甚至呈现出相反的结构,如老龄化社会。如果基层岗位都由年轻人占据,很显然,将有相当数量的中年人淤积在组织的边缘地带。事实上,这个现象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在县乡两级政府机关里有大量的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居于半退休的二线位置,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构成潜在不稳定因素。

    文章称,由此可见,干部“年龄层层递减”的逻辑前提是站不住脚的,没有合理性。其实,从进步的趋势来看,社会越来越走向能力社会,即选人用人以胜任力为标准,其他标准都将淡出。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