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暴雪天气令各地天然气需求量大增,供给方表示已开足产能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全国许多地区出现“天然气荒”,部分城市缺口达40%。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在半个月之内平均每吨暴涨500-700元,平均涨幅超过20%。(11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业界人士认为,低温天气是导致“气荒”的一个原因,现行天然气供应机制和资源紧缺等问题才是根源。把天然气涨价的责任推给恶劣天气,逼宫涨价的用意十分明显。
相关人士直指“价格偏低”,天然气批发价已经暴涨,居民用气涨价已经迫在眉睫。天然气资源紧缺,莫非只剩下涨价一条道?
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天然气属于商品,几大石油巨头属于经营性企业,并非政府机构,为减少油、气价差,谋求天然气涨价,无可厚非。但是,无法回避的是,天然气是与广大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生活资料,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石油巨头还不能把自己简单地界定为经营性企业,而忽视天然气的公共服务属性。石油巨头在谋求天然气利润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不能无视社会责任,挟“气荒”以令天然气涨价。
在天然气价格改革之前,应有两件事要做。一是石油巨头向社会公开天然气生产经营成本数据,接受舆论监督。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多在创新技术,节能降耗、清理垄断福利等方面内部挖潜,消化涨价压力,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二,进行听证程序。让消费者心中有一本明白账,不能只由专家去论证那几套消费者并不知情的涨价方案。
要让天然气价格改革与民生利益对接,重要的是需激活能源市场竞争,打破几大石油巨头垄断经营天然气的局面。笔者也期待,《反垄断法》真正担负起保护竞争、建立公平市场秩序的重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