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政府鼓励银行信贷创新,但对于业界期待的创新(例如资产证券化)推进不多。新形势下应如何把握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阎庆民:金融创新是银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发展本身就是创新发展与创新监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个演进过程,因此创新不可能也不应该停止。与发达国家金融创新过度不同,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自我创新以及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技能等方面仍有着很大差距。监管部门将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原则,发挥银行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银行业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中的三个关系:一是科学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要从提升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育;二是要关注表内表外业务创新的协调发展;三是要重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道德自律,强化“卖者有责”的意识,尤其要加强客户适合度评估。
《董事会》:政府采取向经济强制注资后,11、12月银行基建类贷款急速放量,但其他类型贷款惜贷明显。银监会近期提出,应在审慎前提下增加放贷。您认为,银行为完成政治任务,实际操作中会否弱化风险控制,以致不良资产出现新的增量?
阎庆民:从国家来说,依靠投资拉动经济是个成功经验,而投资确实需要靠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系数大,拉动产业多,虽然期限长,但回款有保证,只要匹配资金安排好,银行也愿意,不存在市场不适销的问题。加工制造企业存在周期性,带动系数小,要看属于哪些行业。不会(给银行压任务)。
银行业作为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中枢和传导作用。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运营成效,进而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只有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才会有银行业的稳健发展。这就要求银行业按照“金融三十条”意见,积极做好“保增长、促发展、防风险”的各方面准备,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信贷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审慎经营原则,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积极争取主动,实现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
《董事会》:中小企业贷款始终是个难点,银行业将怎样切实给予帮助?
阎庆民: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据世行和IMF统计,全球小企业的融资一半以上是股权融资;另外45%是债务融资,其中有近20%是银行贷款。即使在发达国家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真正的贷款比例也是非常低的。由于小企业天然的缺陷,事实上银行愿意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穷。
因此,财政要拿出相当的资金做担保、贴息和扶助性基金。在此基础上,银行资金起到嫁接的作用。财政不出来,把银行抛到第一线,今后又会形成新的坏账。
《董事会》:“金融三十条”试图通过建立利益引导机制鼓励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实现政府与银行利益目标的一致,但机制建立的时间、方式、效果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对大银行从政策、税收等方面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呆坏账核销限制,但具体如何操作,谁最终埋单?其中放权银行的“度”如何把握?您对利益引导机制的进展与前景怎么看?
阎庆民:“金融三十条”对激励引导机制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对市场机制及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地位的认同,是当前形势下财税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协调配合的积极措施,将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尽管由于时间限制,相关具体政策措施还未进一步明确细化,但各相关部门都在抓紧对配套政策进行论证和制定,相信相关政策会尽快予以明确。相信通过上述配套政策的出台,将会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呆坏账核销,夯实经营基础,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董事会》:2009年,银行业将面临更高的信贷成本、信用风险和更低的净息差,行业净利润增速减慢,同时不良贷款率将上升。对于银行业的不景气(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您有何建议?
阎庆民:今年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形势可能会更为严峻,相应风险会进一步暴露,这都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一是按照“保增长、促发展、防风险”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尤其是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市场、有竞争力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要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加强非信贷服务创新,继续拓展中间业务发展空间,如咨询业务、代理业务等,进一步优化银行业收入结构,增强银行收入的稳定性。三是监管上有一定的容忍度,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按照“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要求,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确保稳健经营。
《董事会》:最后一个问题,中国金融业和金融体系经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改革后,您对可预见的未来有何愿景?
阎庆民:这两年还是借危机兴改革。首先还得深化改革,第二要扩大开放,第三还是要继续推动创新。银行不走改革开放创新之路,始终解决不了银行自身的体制机制问题。成为上市公司后,市值排得高,不代表管理水平就好,大家最终关注的是竞争力,这个过程还得若干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