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下。
这一天的上午,《财经》主编胡舒立正式向自己的老板、联办总干事王波明提交了辞呈,联办随后批准了她的辞职。继总经理吴传晖9月底携经营骨干辞职后,这家中国最富盛名的杂志的采编团队也被证实即将出走。在媒体上沸沸扬扬了一个多月的“财经变局”看起来正在划上句号。
本刊获知,除了美编组,《财经》的绝大多数编辑和记者都将追随胡舒立提交辞呈,而联办方面要求在11月11日中午12点前将辞职信发到相关邮箱。
有媒体引述知情人士说,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财经》团队和联办双方其实没有太多的谈判,都在为分手各自做准备。而整个过程中,胡舒立都对外界保持了沉默,包括10月29日网上一度爆出“内幕”,称《财经》团队“逼宫”,她亦选择按兵不动。
有知情者告诉本刊一个细节,在11月9日的最后一次谈判中,联办人士指责《财经》团队蓄谋已久,并且宣布不再谈判,胡舒立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了辞职信。
好搭档
王波明和胡舒立站到了互不妥协的两边,令很多人感到意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被认为是合作良好的拍档。
王波明是外交官王炳南之子,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在1980年代末最早将证券市场引入中国,而胡舒立则在体制内媒体《工人日报》工作10年后,来到了1990年代颇具影响力的《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1月2日,在该报改日报的第一期版面上,胡舒立的评论《改革没有浪漫曲》,让她开始在财经新闻界有了自己的影响力。1998年,王波明找到胡舒立创办新刊,胡舒立要求联办提供充足的预算,并且在采编和经营之间筑起一道墙,资方不得干预采编。王波明同意了。
2000年,《财经》10月号刊出《基金黑幕》,引发资本市场震荡,国内十大基金公司联合发表声明,指责《财经》耸人听闻、报道不实,胡舒立随即以《批评权、知情权,还有“新基金”使命》一文回应:媒体的批评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公开性的保证,其重要地位必然地优于市场上某一利益集团自赋或他赋的“历史使命”。
前《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麦健陆在那本著名的《10亿消费者》中记录了作为《财经》老板的王波明面临的挑战:“王波明开始接到越来越多怒气冲冲的电话……这样的电话令王波明痛苦。他会有礼貌地听完对方的话,然后解释说他只是拥有这本杂志,但是不能干涉编辑的决定。”
理念之争
《财经》的成功,被认为得益于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拥有深厚的政府关系,不过,近半年来,它却受到了挑战。
2009年7月,《财经》接连4篇稿子被联办“枪毙”,所涉从新疆到石首再到通钢改制,均是一时的“敏感题材”,而这种情况在《财经》11年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通钢的报道被压了两个礼拜,是我们编辑部实在忍不了自己发的。”《财经》的一位编辑告诉本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