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午
李国华 周叔莲老先生今年已80岁高龄。1953年,他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文革”期间被迫中断研究工作。1979年,周叔莲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30年如一日,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被业界称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经济理论的探索者,工业经济建设的“活字典”。
日前,本报记者就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30年经济和工业发展等问题对周老进行了专访。
历史必然
《中国经营报》: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经济和工业发展分为哪些阶段?
周叔莲:前30年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49~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贯彻新民主主义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做准备。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比较好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同时,在苏联帮助下,制定了“一五”计划,执行计划也比较科学,因此国民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我们的工业化走了一条急躁冒进、欲速不达的路子。
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重点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用的问题,停建一批不具备条件的工业建设项目,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经过几年调整,基本扭转了国民经济失调,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出现了好的局面。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推行极“左”的路线和四人帮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国经营报》:回过头来看,你如何评价前30年的工业发展历程?
周叔莲:对于前30年的工业发展,现在大家看法有争议。有的肯定得多,有的否定得多,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全面地、历史地认识,我认为,前30年中国工业发展可概括为四句话,成绩显著、经历曲折、代价很大、经验宝贵。
如何搞建设,建国之前有过许多争论,是以政府为主,还是民间为主?是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在工业发展上,主要发展轻工业,还是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前30年之所以实行计划经济的工业化道路,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要理解前30年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苏联帮助中国。我们没有经验,因此,学习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而且,从当时的全球经济格局来看,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苏联的工业化则在走上坡路。
功过各半
《中国经营报》:既然有这么多争论,那么,前30年工业发展成就和问题分别有哪些?
周叔莲:从1953年到1978年,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这期间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工业的技术结构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近百年,但在“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业的一些最重要部门的技术水平已经提高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水平。我国工业在一些方面进入了世界的前列,如在核技术、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连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经营报》: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这些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周叔莲:是的。取得这些成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些代价主要是,重工业的长期片面高速增长,导致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衡。包括工农业失衡,重工业和轻工业失衡,工业和商业失衡,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衡,从而使得经济激烈波动;长期片面高速发展重工业,容易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经济要素投入的增长,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经济效益低,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遭受破坏;此外,人民收入增加慢,生活水平低。
前30年的工业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例如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要按照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结构;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正确理解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处理好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重视发挥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等等。
背后动因
《中国经营报》:即使期间发生了颇多曲折,我们的工业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周叔莲:工业发展为什么快,值得研究。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首先是我们处于工业化阶段,从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必须要经历一个工业化时期,这是一个趋势;其次是我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当时的客观情况要求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还有就是政治社会稳定,解放前我国不断战乱,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来实现工业化,发展经济;我国人口多,市场大,同时具备较好的资源条件,能够满足工业化的资源需求;最后,是因为我们技术和管理上有后发优势,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已经积累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成果。
此外,我认为,我们重视经济研究工作,对工业发展快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不仅党政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而且我国经济学界也重视和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