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 详细] |
|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 详细] |
|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 详细] |
|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 详细] |
|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 详细] |
|
|
|
|
|
|
|
面对危机:全球IT企业加速“软化” |
来源:博客 更新时间:2009/9/30 11:54:51 |
|
>> 相关新闻链接 |
|
|
|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IT企业“软化”的新闻不断。一类是通过并购,另一类则自身的调整。例如在通过并购上,先是全球PC市场排名亚军的戴尔以39亿美元并购IT服务供应商Perot Systems(简称Perot),近日施乐公司又宣布将斥资64亿美元收购联盟计算机服务公司(Affiliated Computer Services,简称ACS)。通过这一收购,将使施乐加速转型成为服务提供商。
在自身调整方面,作为芯片产品老大的英特尔在IDF上发布了Moblin操作系统和基于Atom处理器平台的软件开发计划(实际上就是软件商店)。而此前,英特尔也通过并购WindRiver加强自己在软件应用上的优势。同样是芯片产业领域的联发科也在不久前推出了所谓的应用程序商店。与此同时,在去年并购EDS的惠普也宣布并购后的EDS将成为惠普的服务部门,借此扩大在服务方面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同时将之作为一个新的硬件和软件销售渠道。从代表传统IT企业代表的PC和打印领域,这些在IT领域排名前三厂商的举动足以说明全球IT企业正在加速“软化”的趋势。当然这种“软化”不仅体现在软件,更是软件加应用服务。
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有一家公司预见到了IT产业的这个发展趋势,它在艰难的抉择中卖掉了当时此领域还处在高速增长中的PC业务,由此开始长达10多年的转型之路。其间通过数十次的大小并购,当今天的经济和市场形势发生变化之时,当多数IT企业因此而在销售或利润受到影响之际,它成为少数不受上面影响的公司之一,这就是IBM。也许除了IBM之外,其他的IT企业也意识到了这种趋势,只不过是突如其来的经济形势的变化,让这种趋势在近期变得更加明显而已。那为何IT企业纷纷加速“软化”?“
不难理解,当经济危机来临之时,企业IT支出的缩减首先就是在硬件的采购上。例如作为企业IT基础设施的服务器、PC等。在近半年多的时间里,整体市场要么增长放缓,要么是负增长。但有在这些企业中,唯有“软化”的东西是想减也减不掉的,那就是软件和服务。因为没有这些,原有的硬件就不能发挥任何的作用,那这些企业的业务也就自然陷入到停滞的状态。此外,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也更希望通过“软化”来提高已有硬件的运行效率,进而达到缩减开支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例如在打印市场,根据Gartner的报告,通过积极管理和优化办公室打印环境,打印管理服务 (MPS) 帮助企业级客户节约10%到30%的文印输出成本,让客户在简化打印和成像环境管理的同时更好地管理成本,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对此,惠普很重视其综合管理打印服务能力。所以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多人愿意维护其固定资产,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而综合管理打印服务能通过优化打印环境达到轻松节省成本。因此,当硬件销售受到影响时,惠普则把重点放在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销售上。这使得惠普仅仅在去年就在全球签署了42亿综合管理打印服务合同,与2007年同比增长70%。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日施乐并购ACS与其外电所言仿效IBM转型,还不如说是与同在打印业务的惠普相比所看到的“软化”的力量。
除了缩减开支购买和升级硬件设备之外,尽管许多的IT企业声称在危机之时,采用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尤其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但如何让这些新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和用户所接受,最终还是要看“软化”的程度。这也就不难解释了为何作为IT产品上游的芯片厂商也开始推出“软化”的应用商店了。那就是让新的技术和产品较以往的产品不但有更好的体验,还要有更多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说服企业和用户去改造和升级它们的硬件设备。
其实说到IT企业的“软化”,苹果iPhone的热销应该是其“软化”做到极致的典型范例。据最新的统计,苹果iPhone软件商店的应用程序已经达到8.5万个,且以每天将近1400个应用在增加,总的下载量已经突破20亿次。正是这种“软化”,让苹果iPhone的销量在别的品牌手机销售下滑之时,自己却取得飞速地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IT企业不但意识到“软化”的力量,更加速了“软化”的趋势,同时企业和用户通过这次危机也意识到了IT企业“软化”给它们带来的价值,所以即使是未来的经济形势恢复和好转,他们在采用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时候,不仅会重视产品本身,更会将IT企业的“软化”能力作为考量的重要标准。这一转变应该对目前尚未意识到“软化”作用的IT企业应该是很好的提醒和启示。
责任编辑:cprpw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
|